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进一步巩固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切实加强两级干部的作风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新区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实际,常熟市碧溪新区开展了以“迎接十九大——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为主题的“碧溪讲堂”活动。通过转变理念,创新方式,整合资源,构建工作新格局,实现效应倍增。
一、整合资源,变“各自为政”为“组团发展”
过去,新区党校的各类培训大多由各部门、各条线自行组织,存在散、乱、内容单一、重复浪费等问题,要克服这一弊端,推动两级干部培训向高效型、集约型转型,提升培训效益,就必须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走组团发展的路子。为此,从2016年开始,新区党校特意联合常熟市委党校、常熟市理工学院,整合各部门、各条线培训要求,提出“碧溪讲堂”培训计划。讲堂将原来分散于各部门、各条线的两级干部培训项目,特别是优质的讲座汇总起来,优中选优,确定年度“碧溪讲堂”培训目录,分别安排了青年党员干部培训班与中层干部培训班,实现了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目前,青年党员干部培训班已完成全部课程20期,中层干部培训班已开展4期。
二、服务大局,变“繁杂无序”为“有的放矢”
为适应当前新形势、新常态需要,紧扣“迎接十九大——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主题,实现培训长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强广大两级干部服务大局的意识和本领,讲堂针对目前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注重立足中心工作需要、部门职能需求和人民群众期待这三个基本点,确定培训计划于培训课题,确保两级干部通过培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使培训目标由原来的“繁杂无序”为“有的放矢”。讲堂围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一中心内容,主要有三个模块:
一是理论报告和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对基层干部就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八大精神报告、基层干部的心理、创新思维、执行力等方面内容进行授课。如徐志坚教授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张幼良教授的《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提高与能力提升》、《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等。
二是案例研究与跟岗研修。邀请相关领导分享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做一名优秀基层干部”,同时邀请市内外社区干部中的先进典型,介绍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如戚建良的沙龙项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组织部如是说、上鹞灯放飞培训等、组织结构化讨论和头脑风暴等。
三是素质拓展与团队合作。组织基层干部到新区现有教育阵地及其他优秀社区进行参观考察。如组织赴沙家浜开展素质拓展、参观辖区革命教育纪念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赴江阴、无锡惠山、浙江柯桥和义乌等地的实地考察等。
三、健全机制,变“自我约束”为“考核管理”
健全党校培训约束激励机制,加强讲堂培训管理,实行严格的考核管理,把培训情况作为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使培训管理由原来自我约束变为干部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党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对讲堂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讲堂本身成立班委会,并将全体参训人员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各设组长一名,负责本组成员的学习讨论、交流、观摩等活动。并要求全体参训人员在每次课程结束一个月内,感悟学习心得,撰写学习体会,并且偏印成册。新区干部主管部门按照学员的整体学习表现、参与度和研修成果三个方面对学员进行考核并评选优秀学员。
四、注重实效,变“业务培训”为“能力提升”
切实将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作为谋划、推进和评价党校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贯穿于讲堂的各个环节,形成党校培训的良性循环,破除只培训不问效的落后模式。一方面,做好每一堂课的质量评估,通过课后心得撰写及收集意见,及时掌握每个培训课程的授课质量。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授课思路和方向。另一方面,积极与参训成员沟通,了解听课效果以及培训后的成果转化情况,作为调整今后讲堂课程和内容的主要依据,促进培训讲堂这种培训形式的发展。同时,将培训讲堂与惠民服务结合起来,以“百村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将悟到的原理、学到的本领传播到群众中去,体现到为民中去,通过送政策、访民情、问民苦,解民忧等方式,将培训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群众实惠,实现“业务培训”到“能力提升”的转变。
碧溪讲堂的举办,对增强党校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统筹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是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实现培训倍增效应的一次创新,为建设“富美和融”新碧溪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