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金港镇)福民村于2001年7月成立党委,目前共有党支部26个,党员259人。近年来,福民村党委在区镇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扣“幸福福民”建设主题,以争创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为重点,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抓严党风廉政建设,抓实党建机制健全,抓优班子作风建设,不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扎实三大举措,为建设学习型班子队伍夯实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筑牢学习保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一项系统工程。福民村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始终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程,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党员干部齐参与的学习机制,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责任,浓厚学习氛围。福民村把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增强基层各支部学习力、创造力、执行力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党委班子成员切实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筑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根基。
(三)健全机制细则,严格学习制度。根据福民村实际,在《党员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党员需遵守的八点要求》和《支委会委员新六条》等,同时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学习计划和考核考勤制度,有效提升了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构筑六大载体,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搭建平台
(一)以“本色教育”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勤政为民教育。2010年,“QQ开心农场”风靡一时,福民村针对村干部,也开辟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村党委复垦荒地近8亩,建起了“福民村本色教育基地”,对全体村干部包干“责任田”,利用闲暇时间拿起锄头、走到地头,种植蔬菜瓜果,丰收后用作村部食堂日常食用,既开拓了荒地,解决了食堂蔬菜采购经费,更是让全体村干部不忘农作技能、不忘党员本色。福民村设立 “开心农场”初衷,正是为了改变部分村干部不愿勤下基层、进百姓门、吃苦耐劳甚至脱离群众等种种现象。村民眼中疑似一时作秀的“本色教育基地”,一做就做了7年。7年来,通过以高强度农业手工劳作为主的本色教育,使得农村干部中普遍存在的“条件好了,人变懒了;生活好了,骨头软了;待遇好了,脾气娇了;保障有了,干劲没了”等“懒、散、娇、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拉近了与村民百姓的民生距离,塑树了“雷厉风行,执行有力”的干事作风。随着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福民村党委逐步将“本色教育”逐步推广至全体党员,通过制度、活动、教育、监督等手段,形成一个本色体系,福民村党委又配套出台了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村党员新八条、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形式充实到党员的教育活动中,促使全体党员发挥党员本色,主动服务村民。
(二)以“岗位培训”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党务能力素养。一是开设“党务培训”,提升支部书记能力素质。支部建设是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针对支部划分缺乏党务干部人才的情况,村党委在拆分党支部之前,率先开设了 “党务干部培训班”,按集中培训、理论考试、体验教学、后期辅导、模拟党课等五个阶段实施了农村党务干部培养计划。通过前期辅导培训与后期跟踪培养并举的方式,使参训党务干部能熟练掌握党务工作操作规程,能配合支部书记做好支部管理、党员积分、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工作,具备一定策划和组织党建活动的能力。同时,通过培训使每个支部书记都能明确自身岗位职责,明确各自责任担当,并能积极主动发挥支部书记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下属支部书记在抓党支部工作时“不想抓、不敢抓、不会抓”和村党委“抓不全、抓不深、抓不牢”的被动局面。到目前为止,第一期培训班已培养党务干部29名,其中有4名已经走上支部书记岗位。二是注重“五抓五促”,发挥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示范作用。通过抓科学互补,促党小组和中心户配置合理;抓严格把关,促小组长整体素质提升;抓教育培训,促党小组和中心户党务要领掌握;抓责任落实,促分工到人,作风转变;抓严格管理,促比学赶超,效率提升,对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的重新评选和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三)以“学习教育”为载体,进一步促进党员真学深学。一是实施“党员学习日”党建项目。针对农村党员多数年龄偏大、退休党员人数较多,拆迁安置党员居住分散等因素,造成集中学习、党员活动难组织等情况,村党委通过集中式党课、夜间式党课、选择性党课、一对一交流、主题式讨论等分类教育方式开展党员教育,提升党员素质。二是坚持“三个立足”,创设学教亮点。村党委立足农村实际,围绕“四个结合”(1.书记带头学和党员全员学相结合,确保普学。2.“集中学”与“日常学”相结合,确保真学。3.“专家讲授学”与“体验感悟学”相结合,确保深学。4.“制度促学”与“互动促学”相结合,确保细学。)确保学深学透;立足农民本色,开展“三大活动”(1.开展“亮党员身份,为村民服务”活动。2.开展 “面对面结对帮扶”活动。3.开展“以吃苦为乐,以吃苦为荣”的本色教育活动。),推动党员作用发挥;立足问题查摆,自觉边查边改,打造“幸福福民”。特色做法得到省委、苏州市委组织部高度评价。三是组织村干部开展互学互访活动。利用与井冈山古城村结对帮扶的契机,组织村干部开展体验式学习,现场接受井冈山精神的教育和洗礼。四是开展村书记上党课活动。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利用“七一”大党课,村党委书记陈兰清同志围绕井冈山精神亲自上党课,党委专职副书记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制作PPT课件,开展双月党课宣讲,丰富了党员接受教育的层次感。五是把专家课堂请进门。采用外聘专家与内培行家相结合的方法,特邀苏州市先锋讲师团张秀芹做党史辅导报告,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热烈欢迎。六是深入开展主题大讨论。结合村党员8项条例,围绕“新时期下如何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等主题开展了?场专题讨论,吸引?名党员参与,反响热烈,促成了“争奉献,塑形象,争表率,促发展”良好氛围的形成,党员的身份理念、服务意识、奉献意识都得到了有效增强。
(四)以“群众监督”为载体,进一步塑树党员清正廉洁形象。一是全面落实党员积分制管理。用制度明确每一名党员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哪些不能做,做了会有什么惩罚。实行积分制管理以来,全体党员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奉献意识都有了明显提升。积分制管理的实行,也给全体党员带来了约束力和紧迫感。二是实行隐形监督员机制。聘请一批隐形监督员,对全体党员遵守党纪党规的情况、“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不断加强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三是设立廉政举报专项奖。发动群众力量,鼓励全民监督,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村干部党员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违规行为,上报党委后一经查实,立即对违规党员进行处罚,对举报群众发放廉政举报奖金,以制度来约束党员行为,力促党员形象风清气正。
(五)以“党建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开展系列以下党建项目:1.开展了“珍视党员身份,加强自我管理”党员标准大讨论活动。2.开展了以“不忘宗旨,不辱使命,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的七一大党课。3.通过学习身边先进党员,结合福民村实际,开展了“学先进、找差距、鼓干劲、促发展”的主题教育。4.应用网络平台和手机终端,以电子邮件、微信、微博等“微党课”的形式,向长期驻外工作或因事缺席支部活动的党员实时传递村情动态、党组织生活动态,确保了我们党员身在外、心在村。5.以“智能办公•快乐服务”为主题,开办村干部“智能办公,智能服务”培训班,分初级(基本操作、邮件收发,简单打字)和中级(EXCEL和PPT的熟练操作)培训,有效提升了村委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以“志愿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打造党员服务新形象。一是设立 “亮党员身份,为村民服务”项目。该项目成立于2013年,依据村情民意和百姓需求,成立了水电维修队、环卫督导员、爱心义工团、安全巡逻队、党风监督员、文化网格员等8支志愿服务队。在志愿服务中,统一佩戴“我是共产党员,我为村民服务”徽牌。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展为民服务3100余次,有效促进了党员宗旨意识、责任意识、身份意识的明显提升。二是开展 “面对面结对帮扶”活动。以“党群结对帮民富、真心实意解民忧、团结一心促和谐”为主题,开展了党员结对帮扶活动。要求全村每一个党员都必须认领一户贫困家庭,开展包括物质上救济、学习上指导、生活上照料、思想上解惑、工作上指导在内的“一对一”精准帮扶。
三、巩固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常态长效。
坚持以思想建设为基础,以能力建设为根本,近年来,随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持续推进,福民村党组织在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工作得到了全方位加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党员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的自觉性更强,主动服务、率先争先的积极性更高,“两学一做”的系列特色做法也得到了省委“两学一做”督查组的高度评价。今后,福民村将进一步深化学习教育,注重引导党员紧扣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把学到的新理论、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去,提高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把学习的成效不断转化为工作的成果,为更好服务村级经济发展、服务百姓民生建设做出新贡献、争创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