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东在分享会上讲述。记者 姜锋 摄
本报讯(记者 姜锋)昨天晚上,资深民俗专家、苏州博物馆研究馆员沈建东携新书《知味苏州》做客苏州上书洲书院,与读者分享苏州食事的古今人文和四时风物,讲述烟火江南的袅袅余温。
《知味苏州》是沈建东多本民俗专著之外第一本关于苏州美食的书,历经5年精心打磨。全书以饮食风情为线,把江南的历史春秋、人物逸事、故事传奇、民俗风情、唐诗宋词、歌谣谚语等如珍珠般串联起来。饭稻鱼羹、软糯糕团、风情水八仙、四季小吃、老店美食、历代茶史……该书从美食始,落笔人文,挖掘文史,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一幅活色生香的苏州美食风情画卷。
苏州有着丰厚的自然食材资源禀赋,但却不是饕餮盛宴的风致,反而是珍惜食材,物尽其味,崇尚本味。沈建东说,她最喜欢的一道莱就是清水煮鸡头米,随剥随煮,细“剥小庭幽”,慢慢咀嚼,无味至味,有时也会加些莲心、一粒红枣,或者撒些干桂花。她表示,美食跟心境、修养、价值观、审美都相关联,诗情画意需要灵感,而好的菜也像名画一样,有灵感才能更美味。
沈建东强调,苏州的工艺美术能做到极致,或跟美食有关。“苏州人喜欢吃水里的东西,就需要有灵巧的舌头。许多老苏州吃完的鱼看上去还是条完整的鱼,吃完的虾看上去还是只完整的虾,这种精密度造就了发达的大脑,所以苏州人非常擅长玉器、刺绣、雕刻等精妙的工艺。”沈建东说。
说到写作该书的目的,沈建东表示,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读者了解古人不时不食等含有“天人合一”传统智慧的生活方式,借以寻回日益远离自然的现代人失落的“精神家园”,安顿现代人的“文化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