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王安琪
近日,2020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在深圳顺利落幕,其中苏州的古城复兴成为这一年度盛事的重要话题。苏州除了延续去年的古城保护设计工作营的形式,让更多优秀设计方案落位古城保护工作,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合作,让苏州的文化元素、文化名人,跨越千年,重新绽放出姑苏城的光彩和魅力。
创新 苏州本土文化元素再开发
“文化是时代过后,生活中美好记忆的提炼和总结。”故宫出版社社长王亚民在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专题分论坛中的发言引来很多人共鸣。据了解,在近期落幕的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期间,举行了姑苏区政府与故宫出版社文创项目,以及苏州市资源规划局、中国建筑学会和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苏州古城传统建筑保护利用技术导则》合作签约仪式。
姑苏区政府与故宫出版社文创团队在首期工作营项目之一——建新巷30号中标方案“叠园今梦”的基础上,将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明四家生活美学馆”,以“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苏州本土文化元素为主题,进行文创产品开发,塑造平江文化品牌,提高苏州文创产品辨识度,推动苏州本土文化的系统化梳理与大众化传播。
平衡 在居住利用中实现遗产保护
“历史城市的遗产保护与居民的舒适生活之间需要取得平衡。”苏州古城保护建筑设计工作营,作为学术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期举办了终期方案评审会和“传承文化·延续匠心——传统建筑创新性发展论坛暨古城复兴(苏州)建筑设计工作营优秀成果汇报会”。两院院士、设计大师,以及来自全国的建筑师,在学术年会的大舞台上,共同就工作营课题设计展开深入交流,为苏州古城保护复兴探索新模式,为传统建筑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聚智慧。
本期工作营选取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两处传统建筑,开展研究性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一处基地是顾家花园4、7号,选题深入挖掘国学大师顾颉刚先生的文化内核,打造顾颉刚文化展示空间,请顾家后人参与更新并回迁居住,延续老宅的文化脉络。另一处大新桥巷25-27号,围绕世界文化遗产——耦园的配套功能,打造河街相邻、富有苏州园林人居品味的精品民宿酒店。
姑苏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古城保护工作营优秀设计提供成果展台,为全国参与古城保护更新工作的建筑师搭建交流平台,也为苏州古城保护工作营向全国提供“苏州经验”构筑了推广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