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坤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等次评定要依据岗位职责,体现本人分工负责的高质量发展相关指标推进完成情况,防止吃政绩“大锅饭”。
政绩考核,本应考查党员干部在落实政策、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等方面所作出的成绩。但在现实中,有些地区单位对政绩考核并没有做到“因人”“因事”差异评价,成绩好了,就全部嘉奖,反之,就全盘否定。
开展政绩考核,就是为了抵制庸懒散拖,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而这种吃“大锅饭”的行为,极容易导致党员干部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混日子”,在具体工作中只求做了、不求做好,浅尝辄止、敷衍了事,甚至有滑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险。
用好考核“指挥棒”,目的在于发挥“风向标”作用,考准考实党员干部工作实绩,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因此,政绩考核必须破除“大锅饭”思维,考出差异化,考出“真业绩”,既要“考事”也要“考人”。要做到政绩考核精细化、精准化,防止考出“大众脸”,其中关键一招就在于不断调整优化政绩考核内容指标,突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科学设置考评标准和细则办法,使考评指标与职能职责相一致,既有数量、速度的指标,也有质量、效率的要求,不搞“一刀切”式的考核,祛除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沉疴痼疾,让那些“为官不为”者真正感到“为官不易”,倒逼其担负起岗位应尽之责。
一切政绩都是为了增进群众获得感和安全感,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地方和服务百姓。政绩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唯有把评价器和表决权交到群众手中,把群众愿不愿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政绩是否高质量、是否有真效的重要评判标准,才能考准考实考出真正的政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