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
部分地区社会面感染人数增加
在此情况下
做好个人防护尤为重要
持续优化的防控措施
旨在最大限度减少
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也意味着
个人防护的作用更加突出
牢记基础防控要诀
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主要传播方式还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杀、多通风、少聚集,这些基础防控要诀简单易行,惠而不费,仍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良方。
带好口罩保持距离很关键
不难看到,现实中一些人已经在公共场所摘掉了口罩,一些地区人员扎堆聚集的情况有所增加。这种行为于己不利,也无益于他人。
研究发现,当普通人与新冠病毒携带者在公共场所近距离接触,在双方都不戴口罩的情况下有90%的感染概率;当双方都戴了口罩且保持1.8米以上间距,感染概率趋近于0。而且,单只医用外科口罩使用达4个小时后如不及时更换,防护效率就会降低。
全天候多场景防疫攻略请收好
↓
近日,全国多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当下,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做好个人防护。收好这份全天候多场景防疫攻略,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出门前先测量自己的体温,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发烧、咳嗽等不适暂缓上学上班。准备好一天要用的口罩、消毒纸巾等,开窗通风30分钟。
乘电梯/走楼梯全程佩戴口罩,按电梯按钮可用纸巾隔开,按完丢弃纸巾,尽量不扎堆乘坐电梯,尽量保持距离,并避免交谈,低楼层的人建议走楼梯,尽是不要触摸扶手。
通勤路上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选择步行、骑行、开私家车等。乘坐公共交通要全程佩戴口罩,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前开门通风,戴好口罩并提醒司机佩戴。使用共享单车前,擦拭消毒把手、椅座等部位。
上班时到达办公地点配合体温检测,室内也要佩戴口罩,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咳嗽、打喷嚏时最好用纸巾遮挡;勤洗手、勤消毒、多喝水,及时清理垃圾;减少面对面交流,尽量线上沟通;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长。
就餐尽量从家里带饭,外卖尽量无接触拿取,错峰就餐,如果去食堂或餐厅, 避免扎堆,饭前洗手,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摘口罩。
购物全程佩戴口罩,提前准备购物清单,尽量一次买齐,避免直接用手拿,可使用手套或购物小袋抓取,排队付款结账时保持安全距离,尽量采用自助购物、非接触扫码付费,减少排队时间。
回家后摘掉口罩,不要触碰口置外侧;先洗手,并开窗通风;把外套、鞋子、包等放置在固定房间的角落及时清洗;尤其注意要给手机、钥匙等进行消毒;多喝水,适当锻炼,注意休息。
收发快递佩戴口罩,尽量使用无接触配送或快递柜扫码取件,快递外包装尽量不要带到室内,处理完快递后,认真清洗双手。
烹饪时使用清洁的水和食材,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等之后,要清洗双手,生熟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和菜板也要分开,煮熟烧透食物,不要生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营养。
睡觉前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关注自己和家人健康,有发热、干咳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
社交场合见面握手改招手、挥手,保持距离不扎堆,尽量避免前往人多的场所,在排队等候时应该保持1米距离,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多人聚餐,如在外就餐,尽量错峰,并通过扫码等非接触方式点餐和付费。
外出就医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选择定点医院,主动告知旅居史,配合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
加强篇!
这些群体更需做好个人防护
↓
老年人及时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去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场所,日常生活用品单独使用,适度运动,保证睡眠充足,有基础疾病需长期服 药的老年人,经医生评估后可开长处方,减少就医次数。
孕产妇最好能在孕前打疫苗,外出戴好口罩,前往医院检查时,尽量缩短就诊时间,避免集中候诊。家和办公地点常通风,尽量减少外出,外出回来勤洗手。
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及时接种疫苗,选择人少、通风良好的地方玩耍,家长、监护人等应做好手卫生,适当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安排好作息,提高免疫力。
每个人都是
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优化防控措施绝不意味着
个人可以放飞自我
每个人都是
社会面上的一个点
当每个人都做到良好的自我防护
社会面感染率自然就会大幅降低
疫情总有过去的时候
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