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潘 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政治监督等各方面的系统性改革创新,是新时期苏州市虎丘区扎实推进双招双引、促进富民惠民、化解重大风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充分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现实需要。为实现建设“强富美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同步推进、同向发力。

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深化改革的根本目就是能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赋予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生机和活力;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和安全利益在内的整体性利益。苏州市虎丘区通过改革创新风险备案制度,不断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因思想观念、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外部环境等原因产生的不利因素,通过动态梳理风险隐患,分类形成问题动态清单,提出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举措和方案,并向纪检监察机关申请风险备案。推动树立干部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合理界定容错情形和条件,通过规范、精准问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既要捆住干部乱作为的手脚,又要放开束缚干部担当作为的手脚,切实将政府治理能力、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此外,还需要通过风险备案进一步明确责任、理顺程序和规范流程,着力扩大知晓率、强化制度运用和系统集成,为营造改革创新的良好生态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以制度创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制度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问题。制度缺乏执行,治理就是空谈;制度缺乏创新,治理就会失去效能。创新风险备案制度是推动容错免责从“事后认定”向“事前备案”转变,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重要举措,是规范权力运行、推进政治监督和防范化解风险的本质要求,也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根本保证。苏州市虎丘区通过构建从事前预防、事中审核到事后评估的全周期风险备案制度,重点围绕着权力运行的“关键点”、问题背后的“风险点”和内部管理的“薄弱点”来构建风险防范体系,通过设立备案正负清单制、备案审核制和对照执行责任制等方面来强化中端备案审核,以求不断提升保障执行能力。通过制定督查评估指标制度,围绕备案程序的完备性、项目执行的规范性、实施结果的成效性等方面进行督查评估,不断增强风险备案改革创新工作的集成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切实将风险备案制度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推动风险备案的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不断激发干部的改革创新活力和担当作为。

以政治监督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政治监督特别是自我监督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永恒课题,是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也是防范化解廉政风险,净化政治生态的必由之路。为不断提高党的自我革命的水平,不断推进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协同提升。苏州市虎丘区进一步发挥政治监督制度的作用,不断夯实申请单位主体责任,强化第三方评价,不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实施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保障党员的党内监督权,有效推进党内监督和纪检监察全覆盖,把监督贯穿于防范化解廉政风险全过程。通过政治监督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促进监督、处置、治理有机结合。通过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监督,督促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带头开展监督,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成效、监督成效和社会成效。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副书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苏报智库特聘研究员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立体栽培
别样春意
最佳位置
万物“耕”新 奏响丰收序曲
立蛋迎春分
乡村春色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