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巧凤
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11月9日,农业农村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公布了首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推荐名单,包括苏州市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在内的全国60个单位入选。此举为广大少年儿童学习三农知识、传承农耕文化、厚植三农情怀搭建了平台,让他们得以更好地走进田间体验秋收,切身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绵亘千年的农耕文化不仅镌刻着炎黄子孙的理想信念,更蕴含着薪火相传的教育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耕文化,明确其为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
农耕文化如何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每年秋分时节的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让“小农夫”们脚踏实地,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丰收故事,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而农耕文化实践营地则是办好丰收节的重要载体,也不失为传承弘扬农耕文化、提高他们知农爱农意识的有效途径。
苏州是鱼米之乡、丝绸之都,此次入选的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古代“四大绸都”之一盛泽、“中国丝绸之乡”震泽都在吴江,吴江最值得看的丝绸文化景区便是盛泽的宋锦文化园和震泽的太湖雪蚕桑文化园。无论一年四季何时去,人们都能在太湖雪蚕桑文化园看到蚕宝宝从蚕苗到结茧一生的所有“活态”,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也因这一“绝招”成为独具特色的蚕桑文化研学基地,此次入选首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亦可谓实至名归。
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农耕文化实践营地让少年儿童从课堂走向了自然,体验耕耘的辛苦,感受收获的喜悦,用勤劳的双手奏出快乐的乐章,在劳作的时光扬起梦想。鉴于此,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团委、少工委要积极行动起来,向少年儿童讲好“丰收故事”,加快推进丰收节化风成俗、深入人心,让“小农夫”们成为丰收故事的体验者、劳动精神的传承者、农耕文化的传播者,让体验丰收节庆、了解农时农事成为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