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天气渐冷,足球赛事却开始大热。卡塔尔世界杯近在眼前,从11月20日起历时28天的足球盛筵上,人们除了关心各支足球强队到底能走多远外,还有与中国有关的场地建设与商品。比如,纪念钞上的卢塞尔球场,由中国企业承建,而70%的世界杯周边商品来自“世界超市”的义乌。当然,更令人关注的是,苏州6000辆金龙客车走进世界杯,将成为本届世界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瞄准世界市场需求,做好自己才是硬道理。最近几届世界杯,人们调侃“除了中国男足,都去世界杯了”,这句话让人们看到“中国制造”的广受欢迎,同时也看到产品质量在进步,附加值在不断提升。从南非世界杯提供的“呜呜祖拉”,到俄罗斯世界杯上的品牌商品占据半边天,再到卡塔尔世界杯的雪片般飞来的外贸订单,世界杯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也在做优中觅得更多商机。

世界杯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抓住这样的商机,不仅能赢得一个“大蛋糕”,而且能由此展示产品的品牌。比如,浙江有企业带着设计推销32强球队的球衣,凭着一股热诚和执着拿下订单。再如,苏州金龙客车为了服务世界杯,组织专项服务队,全力以赴做好精准服务增强竞争优势,确保稳居中国客车品牌第一位。可以说,企业紧盯世界市场需求,积极苦练内功才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优策。

做强制造业,这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每一届世界杯上的“中国制造”都能获得新的进步,证明了国内产品在设计、工艺、技术和品牌营销等方面有了新提升,随之而来的附加值也会有新提升。从这个“窗口”能感知“中国制造”前进的坚实脚步和未来可期的广阔前景。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市场,正在不断做优做强中树立新的品牌形象,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无论是世界杯上觅得的商机,还是最近欧洲国家抢购中国的取暖商品,企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找到更多的商机,就需要强练内功,提升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助力企业自身变得更加强大。(苏报融媒评论员 望 路)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马志愿者在行动
叶子笑了
水上课堂
备战“苏马”
虎丘泥人展
“樱”你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