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日前,苏州全市法院开展“天网行动——凛冬季”集中执行行动和集中宣判拒执犯罪活动,共执结36件案件,执行到位金额162.2万元;16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拘役两个月至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不等的刑罚。此次行动对游走在犯罪边缘的被执行人而言,既是威慑,也是挽救,更充分彰显了全市政法机关联合打击拒执犯罪的坚定决心。
欠债还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下的传统,而“老赖”这一近年来比较时兴的名词,却让人不禁喟叹“人心不古”。老赖即“失信被执行人”的一种戏谑叫法,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老赖1600万人以上,老赖问题俨然已成为社会问题。
但说到底,赖账行为归民事不入刑,或许才是导致老赖横行的根本原因。当前,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的主要手段有:黑名单公示、限制高消费、财产查控、司法拘留、“拒执罪”判刑等。除“拒执罪”判刑外,全都是民事手段。法律把赖账案件称为“民间借贷纠纷”,这一定义使其得以归入民事案件而非刑事案件,某种程度上也让涉嫌犯罪的老赖逍遥法外。
“今说明天还明说后天还,明日复明日它转眼又一年。”一曲《老赖》如斯唱道。的确,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现象,已成为实现“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的拦路虎、绊脚石。2019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以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意见,充分表明国家对老赖现象的绝对重视。法律鼓励人民诚实守信,更要让失信人付出相应代价,这样才能扬善治恶,让社会民众逐步走上“仁义礼智信”。
电影《天下无贼》中,傻根始终相信没有贼,结尾处在众人的守护下他仍对“天下无贼”坚信不疑。这是美好的愿景,也是行动的动力。作为公民,当心怀天下无“赖”之理想,支持和协助司法机关对拒执行为勇于“亮剑”,共同维护社会诚信守法、尊重司法的良好风尚。(苏报融媒评论员 宋巧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