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杨 仲

现代城市颜值越来越高,尤其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霓虹灯掩映下的城市景色是越夜越美丽。大屏幕、LED店招、高架路灯、玻璃幕墙、装饰霓虹灯……城市的美丽夜色,璀璨的灯光有很大的功劳,但是每到夜晚,各路“灯光秀”定时开放,光照带来的“光污染”困扰也不少。

相比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被关注的程度要小很多,但既然被称为污染,那就意味着对人与生态环境有影响。据专家介绍,长时间强光照射、频繁的闪光,会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严重损害,导致视力下降;过量或不协调的彩色光照会干扰人类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室外如果霓虹灯的角度与亮度设置不合理,容易让过往车辆驾驶员产生眩晕,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城市的夜晚越来越璀璨,随之而来的是“光污染”日益严重。对于没有遇到的市民来说,听听都是小事,但是对于正在受到“光污染”困扰的居民来说,这就是生活中的大事。试想一下,如果拉上窗帘也挡不住外面的明亮或者灯光的闪烁,长期睡不踏实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怎样的一种折磨,显然免受“光污染”之扰就是他们的“急难愁盼”,理应被正视、被重视。

面对不时出现的市民投诉,一个颇为尴尬的问题是,“光污染”治理有相当的难度,存在监管盲区,遇到问题后多半协商调解解决。治理城市“光污染”势在必行,关键是怎么治。一句话,缺什么补什么。既然涉及“光污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发生“光污染”后管什么、怎么管缺乏更加细致的定量标准,那么就把更细更完善的政策、规定以及操作细则补齐,同时厘清监管的责任分工。

一些“光污染”投诉之后,相关单位部门也会去现场做一些补救措施,比如下调亮度或调整角度或调整开启时间,以尽可能地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这些补救措施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如果在设计安装调试的时候能够更加科学周全一些,对居民的生活干扰就能小一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今天,城市建设要在节能减排与亮化工程中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哪些亮化必须,哪些亮化可有可无,科学合理布局城市的灯光,就是在源头上为“光污染”做减法。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马志愿者在行动
叶子笑了
水上课堂
备战“苏马”
虎丘泥人展
“樱”你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