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刻不容缓,只有全社会迅速严起来、紧起来、实起来,见招拆招,沉着应对,抓细抓实,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扑灭疫情。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十天奋力战疫,截至目前,苏州防疫形势总体趋稳。据本轮疫情防控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2月24日0时至15时,苏州新增确诊病例1例(普通型),来自隔离管控人员筛查。
正如病患就医最希望接受微创手术、靶向治疗一样,疫情防控的最佳方案、最好选择应当是“精准且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把疫情影响压降到最低、最小。否则,社会正常运行秩序被干扰,反过来也会影响疫情防控的战斗力。
要做到“精准且必要”,首先需要越来越完备的应急响应体系和机制,要拉得出、打得响,战之能胜。2月14日召开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就通报:已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其病毒溯源的初步分析结果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关全基因测序比对工作正在进行中,对重点风险场所和重点人群的排查工作也在持续进行。这就说明苏州对疫情的研判和应急响应是精准的、高效的。
要做到“精准且必要”,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就要经得起“高强度对抗”。在此方面,市委、市政府连续召开点调会、专题部署会,每天一场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等,都在一次次拉出“对账单”:无论是一轮轮区域性核酸检测,还是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或者是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队伍夜以继日奋战在防疫阵地上,都明明白白地告诉市民和外界,苏州这座城市是经得起考验的。还是以本轮疫情发生之初的一些数字和事实为例:公安、疾控领域,175人的流调队伍,整装待发;核酸检测领域,配备医务人员4450人、志愿者4874人,设置采样点位953个;防疫物资领域,根据区域核酸检测和社会面疫情防控需求,随时调度储备物资;生活物资领域,紧急联系餐饮企业、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准备生活包,直接配送至街道社区,满足居民日常需要……不难看到,战疫之中,苏州激活了每一个社会“细胞”。
要做到“精准且必要”,就要善于补短板、强弱项,让“精准且必要”变成现实。本轮疫情发生后,为了让所有隔离观察人员在染病后能得到及时救治,我市将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医院、吴江区松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0家医院确定为“黄码”定点医院,并确定7家转诊上级医院,负责急危重患者就诊。“黄码”人员的单独检测也是保证疫情防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既可以使高危人群得到高效救治,也可以尽可能避免扩大感染风险。与此同时,为了给新冠肺炎治愈者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和康复环境,吴中区在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启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人民医院改造工程,目前该院117张床位、110余名医务人员,一切准备就绪。再加上防疫临时性公益性岗位的制度设计,对相关紧缺人员快速招聘上岗,既满足了基层防疫工作应急需求,又适当考虑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安置。
只有狠抓“精准且必要”,才能为全社会正常运行护航。战疫已到最紧要关头。说一千道一万,全社会必须绷紧思想之弦,压紧压实责任,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才能真正实现和做到“精准且必要”。既然人人盼望早日回归正常的经济社会状态,那么,我们就要从严抓好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的管理;就要慎终如始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就要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做好交通卡口管控、涉外疫情防控。
惟其如此,我们心中向往的春天才能早日来到。(苏报融媒评论员 金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