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企业是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保民生、稳就业的关键。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多重减负红利,传递出对万亿市场主体的呵护。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对于苏州企业而言,除了一样要面对新的下行压力,同时还要积极应对好本轮疫情所带来的冲击。

随着本轮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苏州在落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全力以赴抓好一季度各项工作,以更实举措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3月5日,苏州发布《关于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继续强化金融支持、加大清费减负力度、着力缓解价格上涨压力等8个方面提出了46条政策措施。这些助企政策对企业来说,不只是一颗定心丸,也是一场及时雨。

本轮疫情期间,旅行社接近全面停工,苏州国发集团下属的苏州国发融资担保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优先保障小微担保业务,确保中小微担保余额不降,不抽贷、不断贷,同时对疫情期间周转或新增担保的民营企业费率下调20%,灵活调整授信方式。让企业挺住,并帮助企业应对危机甚至危中求机、难中求进,对旅行社雪中送炭只是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一个案例,全市范围内各地各部门也都在结合本职工作,积极制定更加细化的助企措施。

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这是当前切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工作重点。目标很明确,而且46条政策措施也勾勒出了助企惠企的基本框架,当前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形成更快更精准的对接,让纾困解难服务送到企业的心坎里。一方面要从覆盖面上保证政策优惠的“应享尽享”;另一方面,在政策落地的过程中,要畅通信息,简化程序,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实现惠企政策“一键匹配”“一键直达”。

此外,纾困解难服务能不能送到企业的心坎上,还需要多倾听企业声音。无论是送政策还是送服务,始终是一个“送”字,送的政策与服务是不是企业急需特需,有没有解燃眉之急,恐怕更多还得听听企业的感受。近期,我市主要领导紧锣密鼓奔赴各地调研,当地企业也是必到之处。本轮疫情到底对企业造成多大的影响?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共性之中有个性,企业的“急难愁盼”各有各的不同,用工、市场、原材料、物流甚至是上下游供应链,这些卡点往往不尽相同,需要对症下药。事实上,企业面临的不只是当下疫情带来的挑战,还面临着一直以来的转型升级的压力,创新发展路上的难点痛点堵点更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加以解决。

这个时候摸清、找准企业最真实的诉求、最头疼的困难,直接关系到纾困解难惠企服务的实效,而这也直接折射政策惠企的用心程度。用心用情用力纾困解难,让精准服务发挥最大效力,一方面需要政策“动起来”,各机关各部门要深入企业一线,把身子沉下去,让问题与诉求浮上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创新方式手段,开放更多更便捷的沟通渠道,让企业意见建议更快“走进来”。

扛起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苏州奋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其中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做优营商环境为企业降本增效,疫情突发打乱了企业发展的节奏和阵脚。特殊时期、考验之下更能凸显政府惠企服务的能力与水平,这恰恰就是营商环境的一面镜子,如何发挥好“有形之手”的作用值得期待。(苏报融媒评论员 杨 仲)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冠军进校园
萌娃春游
授粉
义诊进社区
戎耀联盟成立
虎丘山采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