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决不能“一刀切”,动辄“封城”,否则就会让经济社会处于停摆,让群众生活陷入困境。今年以来,苏州在应对疫情过程中,迅速严起来、紧起来、实起来,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把形势考虑得更加严峻,把措施安排得更加周密,采取更加坚决果断措施,但是从应对的具体措施来看,都是对疫情社区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严格辨别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者等,“封控区”都精确到某某幢居民楼;一轮轮核酸检测都限定在某某区域……苏州那么多的制造业生产企业,没有听说哪家企业是因为疫情防控而被要求停工停产的。
疫情防控有“中国标准”,那就是要“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能不能做到、怎样才能做到?事实已经作出了最好的回答。2020年、2021年中国的防控效果是全世界最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也是全世界最好的。至于“怎样才能做到”,其答案就在于“精准”。以苏州的“菜篮子”物流为例,90%以上的货源都在外地,如果物流因疫情防控受阻,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对于这样的物流通道,一方面要落实“逢车必查、逢人必验”,严格查验驾乘人员健康码、行程卡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通过增配查验力量,提高查验效率;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开设专用通道,优先保障通行,确保每天的物流运输水平基本保持正常状态,从而保持苏州市场上农副产品供应平稳。
其实,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疫情防控是经济建设的强有力保障,防控到位才能营造安心的发展环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特别是对于低风险地区来说,做好精准防控,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疫情防控要做到“精准”:包括精准研判,精准流调,精准识别密切接触者,精准划分管控区、封控区等,通过靶向严管,有效防控疫情。而且,精准查验与精细服务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比如,自3月15日起,沪宁高速苏州新区收费站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交通卡口各项防控工作,与此同时,采取“四班三运转”进行24小时执勤,方便进入苏州的车辆及驾乘人员。此外,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专门为中高风险地区车辆及驾乘人员开辟了加油、就餐、饮水、如厕通道,并提供24小时抗原、核酸检测服务。
保障物流运输畅通之于苏州尤为重要。苏州是制造业重镇,也是开放型经济大市,产业链、供应链与国内外有着广泛又密切的联系。每家企业生产的链条全速滚动,靠的是每一个齿轮的转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是分工合作、协同发展和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正因如此,接下来,围绕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需求,全市各地要从各自实际出发,周全考虑、周密安排,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打通“堵点”、补上“断点”。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前提下,要为商务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保持国内国际供应链畅通;要创新招商引资、展会服务等模式,保障经贸活动正常开展;要做好法律服务等工作,及时化解合同履约、企业债务、劳资关系等纠纷。(苏报融媒评论员 金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