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与“疫情要防住”“发展要安全”一样,当前,“经济要稳住”是摆在苏州面前的三大课题之一。

从苏州经济的成分、结构来看,在“稳经济”过程中,千方百计激发民营经济的内在活力,无疑应当成为重头戏。道理很简单,民营经济是推动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因此,“稳经济”就要稳住民营经济;抓好民营经济,就可以充分发挥其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有活力,苏州经济发展就会更有活力。

“稳经济”,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就是要抓好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与当前的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同频共振。在此方面,以商贸业、服务业为特色的姑苏区最具代表性。观前商圈的“烟火气”回来了,这是刚刚过去的双休日,人们对于观前商圈的观感。统计数字显示,5月9日至14日,观前商圈总人流量达23.7万人次。但是,“功夫在诗外”,如果没有惠企政策的“及时雨”普降甘霖,那么不少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就很难顺利实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仅“稳就业”这一块,姑苏区采用“免申即享比对发放”模式,发放4000万元稳岗补贴,惠及9.43万人,帮助企业稳定岗位、减轻负担。

“稳经济”,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就是要抓好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与全力保供应链稳定、保产业链安全、巩固城市竞争优势同频共振。苏州是中国民营企业汇聚地,不仅本土拥有恒力、沙钢、盛虹、亨通等巨头,华为、复星、美的等民营巨头也纷纷在苏州大规模投资,华为在苏州投资了可以容纳上万科研人员的科研基地,还将企业业务全球总部搬到苏州。可见苏州不仅有强大外资,还有大批强大的民营企业汇聚。因此,关于疫情冲击下的民营企业正面临怎样的困难、有哪些问题必须马上解决,需要各地各相关部门用心用情,下沉一线,主动对接。只有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一企一策”帮企业解决问题,才能迎难而上、稳中求进,在总体上确保全市供应链稳定、产业链安全,也才能筑牢城市竞争优势。

“稳经济”,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就是要抓好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暴发,给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巨大影响。苏州广大民营企业该怎样利用好苏州的制造业基础优势、在全球制造业格局调整中把握先机,向产业链供应链高端攀升?在新发展格局中,与苏州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其标志有三:一是紧盯关键环节,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优化上下游布局,加快补链强链延链,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在高原上树起高峰。二是深度参与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面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以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坚定不移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聚焦主业深耕发展,大力集聚高端人才,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互利共赢。三是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把总部、研发等机构优先放在苏州的同时,“走出去”布局更多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创造更多发展机会,不断做大做强。

同频共振,激发民营经济澎湃活力,需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辅相成。其中,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争当金牌“店小二”,至关重要,往往被视作是判断一个地方营商环境优劣好坏的先行指标。(苏报融媒评论员 金 根)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树山早茶开采
添绿长江
走进春光里
春景美如画
桥下空间大变身
走进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