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基层党组织扎根基层,处于改革发展的第一线,位于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其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党在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同时也是检验自身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的一根标尺。前天,市委书记曹路宝专题调研基层党建工作,并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要求全市各地强基固本筑牢基层堡垒,凝心聚力惠民生促发展。

擦亮基层党建品牌,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真心实意听民意、摸实情、找问题、谋对策。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比如,去年9月以来,姑苏区一方面切实践行省委“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紧紧依托“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平台,上下联动,办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系工程”,创新延伸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触角。比如,白洋湾街道扎实推进,挖掘各社区党员、居民骨干,建立起了一支支活跃在居民身边的“海棠管家”队伍,积极开展民情收集、信息宣传、问题反馈等联系工作,让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并从源头解决。

擦亮基层党建品牌,必须强化基层党建为民服务职能。在具体实践与探索中,苏州的主要做法有三:一是依托有形阵地开展有效教育、提供有效服务,把党员群众和各类组织团结凝聚在党的领导下统一行动。二是把“为民服务”作为谋划和推进城市社会治理和基层党建的核心。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拓展为民服务载体,强化社区资源,为民服务项目遍地开花;三是按照“共建共享、特色凸显”原则,整合街道、社区各层级资源,推动形成“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经验联学、服务联抓”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比如,“红坊”公益金是斜塘街道“红坊”党建品牌的内容之一,由斜塘街道党工委、斜塘街道慈善分会共同牵头,通过向爱心企业和个人筹集善款,帮助辖区内困难家庭解决上学、就医等急难问题,先后开展了“微心愿”“圆梦”“四助”等一系列帮扶活动,构建起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的弱势群体“帮扶矩阵”。

擦亮基层党建品牌,必须突出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合格与否,必须要有一把可量度的“标尺”,以此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近年来,苏州推出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的实施办法》等基层党建“1+N”制度体系,明确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城市领域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和机制引领“四个引领”功能,为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同时,注重在内容、形式、载体和机制等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提升基层工作效能。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无论是在今年“2·14”之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中,还是在5月上旬以来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复苏的主战场上,苏州全市3.5万多个党组织、56万余名党员,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交出了“为民服务”的漂亮答卷。(苏报融媒评论员 金 根)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树山早茶开采
添绿长江
走进春光里
春景美如画
桥下空间大变身
走进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