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评论员 苏 木
苏州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自2018年起在全省率先实施的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暨“幸福亮居”工程目前已经完成改造近千户,切实提升了困难残疾人家庭在居住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苏州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全市无障碍建设水平近年来显著提升。无障碍环境受益面不断扩大,无障碍环境建设氛围日益浓厚。尤其是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生活出行、融入社会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小变革服务大民生。无论是“幸福亮居”工程中无障碍设施改造、水电气安全隐患排除和厨卫等重点部位功能提升,还是众创空间内的出行无障碍综合服务平台、公交智慧无障碍导乘服务、聋人沟通无障碍服务等项目的开发及运用……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正在不断进入残疾人生活,全面打通服务的“最后一米”。现实中肉眼可见的一个个变化、一项项便利都是苏州近年来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生动诠释。
无障碍环境建设,任重道远。人民群众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已经逐渐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无障碍环境建设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对照法律法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当前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无障碍环境建设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正是今后各个职能部门和管理部门努力的方向。
打造高质量无障碍环境,首先要扩大服务对象的范围。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应该不只是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受益。实际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目的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工作、生活上的便利。目前而言,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群体。以出行而言,盲人有盲道,老年人出行却没有特别的设施提供帮助,有些交通场景对老年人不是很友好,比如老年人在上下公交车时还是比较吃力。苏州当前正在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其中的一些思路也可以在无障碍环境建设过程中适当借鉴。
打造高质量无障碍环境,也要保障无障碍设施的有效供给。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等社会成员正常工作生活的基本保障。现在有不少残疾人通过驾车方式出行,但缺乏相应的无障碍设施,一些无障碍停车位配比不足,有的场所甚至根本没有配备。另外,城市之前建设的一些无障碍设施,对于一些有名无实或者设计不合理、不符合规范的,应该制定切实的改造计划并尽快实施改造。无障碍设施不能成为摆设,这不仅考验城市管理细节,而且关乎城市文明。
打造高质量无障碍环境,还要进一步推进无障碍信息交流。残疾人相对来说可能面临着很多常人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对听障人士来说,语音提醒就完全无法起到提醒作用。为了让这部分社会成员也能便利地获取、使用信息,职能部门应当将无障碍信息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推进无障碍信息技术应用。比如,在公共图书馆以及网站的设计等方面,都有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又如,电信服务、地图导航以及食品药品标识的识别等无障碍信息交流需要发力的领域,这些方面在无障碍建设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成就的是所有人幸福生活的梦想。和苏州正在建设的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正在打造的儿童友好城市一样,无障碍环境建设也是守护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幸福工程,都是为了让城市生活越来越美好,贯穿其中的是“人民城市”的发展理念。当前而言,我们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无障碍环境,并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切实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高质量无障碍环境守护更美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