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主持人 王嘉言
“铜奔马”造型有趣,“飞燕”憨态可掬。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由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以“马踏飞燕”为原型的文创玩偶爆红,受到消费者欢迎。从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再到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的文创雪糕,近年来,博物馆文创开发热度不减,产品屡屡引发关注。在苏州,近5年,苏州博物馆平均每年有130余款产品上新。
这些文创产品是怎么“出圈”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如何才能让人眼前一亮?本期留言板,我们讨论这个话题。
【观点交汇】
“文”是根本,“创”是生命
王治平
今年暑假期间,博物馆文创产品频频 “出圈”,创意美食、饰品配件、家居摆件三类文创产品尤其受到年轻人追捧。
文创产品,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进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纵观“出圈”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依托博物馆特有藏品,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结合当下社会语境,以独具匠心的思想表达带给人们情感共鸣。
正如专家、学者们所形容的那样,作为最能感受“穿越古今”的文化场所,博物馆就像一座城市的“月光宝盒”,具有文化传播、文旅融合、文创开发等多种强大的功能。比如,苏州博物馆就很具代表性,不仅成为了广大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而且已跻身国内文创开发“第一方阵”,爆款文创产品接二连三,每年推出的新产品多达130余款。
不过,对于“百馆之城”的苏州来说,挖掘博物馆的文创开发功能,目前应当还只是开了一个好头。对文创而言,“文”是根本,“创”是生命。文创产品想要“出圈”,必须建立在对文化内涵的准确把握与创意的考究打磨上。苏州文化最江南,底蕴深厚,如何让更多博物馆文创产品持续“出圈”,对专业团队是一大考验。
读懂年轻人需求
鹿鸣
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博物馆在进行文创产品的研发时,正越来越重视当下人们的真实感受与真实需求。
博物馆的“打开方式”有很多种,而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马踏飞燕”文创玩偶、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等,这些“出圈”的文创产品都说明博物馆完全可以以一种轻松的、接地气的、颇具趣味性的方式打开。也就是说,博物馆文创研发既要展示出馆藏文物的厚重文化底蕴和特质,又要将传统文化进行潮流中的现代表达,契合人们的喜好,特别是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近年来,年轻人正在占据文创消费市场。2019年8月,一份消费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淘宝、天猫博物馆旗舰店累计访问16亿人次,其中有1亿用户是“90”后。报告同样指出,截至2019年6月,阿里平台上20多家官方博物馆店铺已累计了超千万的消费者成为粉丝,且90后占比几乎均超过50%。
事实上,年轻人既是潜在的文创消费者,也极有可能是未来的产品创造者。博物馆文创迫切需要探索一些新的方式,和年轻人“对话”,让博物馆文创精准“对焦”到这个群体,打造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精品。这给文创研发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总而言之,博物馆需要继续深层次挖掘出文物的内涵,既要发扬传统、延续经典,更要拥抱时代、当得了“网红”。
下期话题预告
第四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正在火热进行中。以“最是江南 最美窗口”为主题,主办方将献上包括舞台艺术、书法美术、论坛、电影、园林、民间工艺等各个门类的文化盛宴,多种形式的惠民活动将轮番上演。
你最喜欢其中哪个门类、环节?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对于苏州进一步彰显江南文化的品牌优势有何启示?欢迎来稿,和我们分享你的观点。
来稿请寄:sbpldzl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