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苏州产业转型“攀高逐新”,规上工业总产值10年跨过3万亿、4万亿两大台阶,“两新”产业占比均超过50%并稳步向前,锚定数字经济“主赛道”,以四大产业为主导建设产业创新集群。最近,苏州有9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为观察苏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另一个窗口。 强者恒强。在上榜企业中,除张家港市沃丰贸易为新面孔外,其余均是多年上榜的老面孔,分别是恒力集团、盛虹控股集团、沙钢集团、亨通集团、协鑫集团、永钢集团、江苏国泰集团、张家港市沃丰贸易、通鼎集团。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做企业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年500强榜单入围门槛为营收446.25亿元,较上年提高53.89亿元。对于上榜企业来说,既有“大”的要求,更有“强”的考量。而苏州9家上榜企业在经营规模、营收规模方面的表现亮眼,又大又强,实力不凡。有数据为证——
恒力集团以7323.45亿元的营收排在第24位。盛虹控股集团以3479.79亿元的营收排名第76位,比去年上升了13位。沙钢集团以3036.31亿元的营收排名第87位,排名与去年持平。亨通集团以营业收入1310.03亿元,排第195位。协鑫集团以1300.05亿元的营业收入,排第197位,比去年上升25位。永钢集团以1205.61亿元的营收排第211位,比去年上升9位。江苏国泰集团以678.53亿元的营收排第332位,比去年上升30位。张家港市沃丰贸易以497.41亿元的营收排第438位。通鼎集团营业收入为452.54亿元,排第490位。
耸立在高原之上的高峰最雄伟。经营规模迈上新台阶,制造业企业快速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继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这是对“2022中国企业500强”上榜企业的总体评价。其实,把大背景平移到苏州现实经济社会中,人们就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苏州的上榜大企业做大做强的轨迹。试想一下,在如此优良的企业成长环境中,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岂会不更加出类拔萃?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022中国企业500强”研发强度为1.81%,较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以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近年来该企业一方面依靠在行业内实现的“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发展;另一方面致力于科技创新赢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其中的恒力化纤已经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超500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20件,PCT国际专利超过30件,专利数量、专利结构、专利覆盖范围等综合能力已经遥遥领先于国内同行业,成为国内唯一能够规模生产规格7D以下产品的公司。又如,盛虹控股集团深入推进印染数字化转型,建设完成100多项工艺和360万个配方数据库,一次成功率达到近年来最高点;化纤5项重点研发实现产业化落地,十余项技术突破为转型发展提供储备。在新材料领域,盛虹控股集团以“大平台+大生态”的1+N新格局,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建设,进一步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产业技术空白。
不难看到,恒力集团等企业之所以能够跻身中国企业500强,除了“外因”拥有苏州优良的企业成长环境外,更在于这些企业的“内因”,努力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加大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国际国内竞争新优势。对于苏州广大企业来说,这一点应当是最值得学习借鉴的。(苏报融媒评论员 金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