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评论员 苏 木
近日,苏州多地的部分核酸采样点大变样,经改造,成为发热诊疗站,可为市民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市民在发热诊疗站还可以进行医保结算、pos机刷卡。这一举措在网络上也收获了众多好评,网民们纷纷喊话自己的家乡“抄作业”。
这个转变盘活了现有的设施,以解决医疗资源的紧张,又补充了当下急需的发热诊疗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就医问药需求,守护群众健康。便民的诊疗站之所以受到网友称赞,是因为符合实际,顺应了现实需要。眼下的当务之急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这些“变”出来的发热诊疗站,正是苏州敏于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兜牢兜实民生底线的务实之举。目前苏州全市范围内设有1035个发热诊疗站,发热诊疗站将随着发热患者人数增加而梯次增加。
苏州部分核酸检测点如此迅速地“轻灵转身”,得益于长期以来在分级诊疗系统进行的深入实践和探索。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分级诊疗制度迎来了一次全面的大考:充足的药物供应和便利可及的医疗服务,不仅是确保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更是我们当前平稳度过疫情流行高峰的重要保障。核酸采样亭就地“变”成发热诊疗站,硬件上的转变相对比较容易,但让其真正履行起发热门诊的职能却并不简单,需要基层诊疗人员的知识储备与经验积累,以及背后一系列管理系统的完善。构建分级诊疗机制,苏州此次迅速提交了一份高分答卷,给其他城市提供了一个现实可行的示范。
除了分级诊疗制度外,苏州这几年还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释放医疗服务供给效能。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人们在将“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落到实处。短时间内,就医用药需求迅速增加,发热门诊诊疗需求暴增,很多地方“一药难求”。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医院为缓解实体医院的诊疗压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分流作用。苏州目前有19家互联网医院,为给市民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线上服务,不少互联网医院最近增开了新冠、发热、疫病、药学等线上咨询专窗。市民通过“健康苏州掌上App”或各家医院App,点击“互联网医院”模块,便可进行线上咨询。
当然,要解决当前暴增的求医就诊“近渴”现象,药品短缺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苏州本地药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连日来开足马力,尽最大努力调整产线、增加产能。但光靠医疗部门是远远不够的,相关部门还必须做好配套工作,立足职能,在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的同时,助力企业畅通生产所需要的手续。此外,也要保障物流通达、价格平稳,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全力保障药品市场价格秩序平稳。我们看到,苏州有关部门没有缺位:截至12月18日17时,苏州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已检查医药批发、连锁企业、药店、线上门店4567家次,发放提醒告诫函4221份,立案7起。
织牢医疗保障网,苏州盘活各项资源,以务实行动提供的获得感、安全感,也增强了市民共同应对疫情的底气。面对疫情形势的风云突变,苏州市民充分展现了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念。桃坞高级中学校的同学们把家中的存药共享给学校卫生站并装满爱心互助药箱,吴中区德众药房老板汪先生把刚到货的5000片布洛芬分包,送给不少急需用药的居民。可以说,每一个细节,都写满了合力抗疫的“苏州温度”。
疫情防控所面临的形势在变化,因时因势决策,细化致微落实,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我们相信,聚焦群众的难题和需求,只要用心用情,见招拆招,扎实工作,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夺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