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苏报评论员 金 根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当前形势下,必须确保轻症有药吃、重症有床收,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障,进而确保社会心态保持平稳。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最需要见招拆招、沉着应对。近日,“苏州核酸采样屋变身发热诊疗站”“苏州核酸屋变身值得借鉴”等话题冲上热搜,家门口就能“一站式”看诊配药的“苏州模式”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纷纷点赞。为最大程度满足发热患者就医需求,苏州各地充分利用原有核酸采样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口就地转换成发热诊室和发热诊疗站,同时接通医保终端,实现“挂号-就诊-收费-发药”一站式服务。15分钟服务圈、10分钟完成全流程服务,发热诊疗站的覆盖广度、服务速度体现出的是苏州民生保障的厚度与温度。据统计,全市目前已建有发热诊室142家、发热诊疗站1035家,实现所有社区中心(站)发热诊疗体系全覆盖,并在“苏周到”上线发热就诊指引,方便居民查询。

平时十分准备,用时百倍效果。“苏州核酸采样屋变身”之所以能够“说变就变”,其背后是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厚重积淀。截至2021年,苏州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027所,卫生技术人员10.1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34.6%、76.6%。数量增加的同时,是质量的提升。目前,苏州拥有三级医院总数达29家,三甲医院达12家,建有国家医学重点学科2个、临床重点专科15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23个、临床重点专科102个,获评省内唯一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此外,智慧医疗、掌上医疗建设也有声有色。今年8月,服务苏州市民已5年的“健康苏州掌上行”App,迎来了第16次升级,成为“智慧健康金管家”服务品牌;全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初步实现互联互通,可由同一数据底座,支撑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疫情防控、诊间调阅等共享应用。

高效运转来自分级分类问诊,也来自线上线下协同。针对发热患者、感染患者骤然增加现象,专家们提醒:市民如有非紧急就医需求,可优先选择互联网医院;如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也可通过互联网医院足不出户线上咨询,减少聚集,避免交叉感染。目前,苏州有19家互联网医院给市民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线上服务。比如,苏州市立医院互联网医院增开了“发热门诊线上专窗”,市民可在线获用药指导;苏州市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增开了“疫病预防门诊”,能够将吴门医派的预防方配送到家;苏大附属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免费提供在线“新冠咨询”服务,400多名专科医生轮班上线坐诊等。

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群。非必要不打120,不盲目囤药,轻症患者在家观察治疗等,都是为危重症患者留出急救资源和绿色通道。与此同时,一方面,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要全力以赴,加强医疗力量配备和物资储备,优化诊疗流程,完善应急预案,最大化用好医院空间设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确保各类疾病患者均能得到妥善救治;另一方面,要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科学安排轮岗轮休,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确保拥有持久战斗力,行稳致远。只要确保苏州全市医疗体系高效运转,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一定能够得到有力保障。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树山早茶开采
添绿长江
走进春光里
春景美如画
桥下空间大变身
走进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