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吴湘人

共享,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在社会生活中,邻里之间、朋友之间互借书籍、工具等,其实就是一种共享。最近,在张家港,这种本来意义上的“共享”,又一次得到诠释:该市的消防部门创新打造了一个“市民工具箱”,小到卷尺、剪刀、电笔,大到撑杆、拉梯、切割机,市民生活中有需要,都能来这里免费借用。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些工具如铁榔头、手枪钻、电烙铁等使用频率很低,所以通常不会专门购买添置,但一旦需要使用时又偏偏少不了、缺不得。在这种时候,有个地方能够借用,应当是一种比较开心的事情。张家港消防部门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一个面向群众开放的“市民工具箱”。从表面上来看,好像只是举手之劳,但实际上却不能这么认为。因为,此举背后需要一种为民服务的情怀,以及把麻烦留给自己、将方便奉献给大家的追求。试想一下,如果只考虑自身利益,有谁会去做这种没有任何经济收益的事呢?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最为可喜的是,像张家港的“市民工具箱”一样,如今苏州的现实社会中,诸如此类的共享现象正变得多起来,包括金庭镇西山岛上部分民宿的“共享厕所”、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内部停车场“共享车位”等。

惠民服务不分先后早晚,闲置工具免费借用,这样的共享惠民多多益善,就看有关部门单位能不能想得到、做得到。特别是在面广量大的社区里,能不能多一些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之间的共建共享,通过有关部门搭台,引导和鼓励大家把闲置的资源分享出来,互通有无、互帮互助。那么,这样的社区肯定是一个个幸福的家园。由此及彼,整个社会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肯定更加和谐、美好。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树山早茶开采
添绿长江
走进春光里
春景美如画
桥下空间大变身
走进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