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金秋十月,大闸蟹是抢手的时令货,地产名品阳澄湖大闸蟹也迎来销售的旺季。

15日晚8点,阳澄湖蟹农葛阿姨盯着手机,守着准点,注视着屏幕上快速增长的“已售”数字和不断减少的“剩余”数字,脸上逐渐露出笑意。半小时后,11000只大闸蟹全部被“秒杀”,后续补货的4000只也很快被一抢而光,让当地数位蟹农增收近百万元。

30分钟卖光15000只大闸蟹,除了阳澄湖大闸蟹本身的名气外,更重要的还有网红作家带货的功劳。据悉,这是著名畅销书作家谢华伟携手吴文化博物馆,用互联网打开农产品销路的初步实践。此次谢华伟联合吴文化博物馆,出品了“江南12月时令美食礼盒”第一季“中秋·阳澄湖大闸蟹”。

在礼盒套餐里,除了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还附赠了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写江南美食文化的名篇《鉴赏家》以及漫画版《阳澄湖大闸蟹秘籍》,时令大闸蟹加时令美食文化两者的叠加让消费者可以拥有更高层次的体验。一方面,因为有了江南时令文化的赋能,大闸蟹也能吃出文化味,大闸蟹销售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用时令的大闸蟹来搭台,江南时令文化也随着大闸蟹的热销被更多人知晓。

苏州是最正宗的江南文化代表城市之一,延续了上千年“不时不食”的古雅传统就特别“江南”。时令农特产品在当地热销,或者说江南人对时令货格外偏爱,其实就是基于“不时不食”时令文化的传承与影响。然而,在互联网销售与线下销售并驾齐驱的当下,今天的地产时令农特产品已经不满足于本地的市场,地产名优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在保证品质的大前提下,还要会“包装”。这个包装更多的是指价值与意义的赋能,比起无中生有地讲故事,江南时令美食背后的江南时令文化是再好不过的内容、再好不过的卖点。

讲好时令文化,让更多人透过美食来感知江南地域的风土人情,并对其产生兴趣。时令美食内搭时令文化,这种“1+1”的销售效果自然好。其实,不只是大闸蟹,苏州的时令农特产品还有不少,这次“江南12月时令美食礼盒”第一季“中秋·阳澄湖大闸蟹”算是很好的尝试,为时令农特产品推广打开了一种新思路。无论是时令文化借力时令美食,还是时令美食借力时令文化,都是在双向赋能。(苏报融媒评论员 杨 仲)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树山早茶开采
添绿长江
走进春光里
春景美如画
桥下空间大变身
走进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