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金阊清晓放舟行,宝带春风波漾轻。日前,宝带桥畔曾经的黄色航标灯塔被两座“宋韵”灯塔替代,大运河最精彩的一段又增一抹靓色。在运河涛声的辉映下,两座由南宋遗构更新改造的灯塔熠熠生辉,与千年宝带桥相得益彰,见证着苏州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地保护,江南文脉亦由此而绵延不息。

作为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之一,宝带桥的价值对吴地文化和运河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和特殊意义。恰似苍龙浮水,又如长虹卧波,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循着运河足迹探访至此,用尽诗词笔墨描摹宝带桥之雄伟气势。宝带桥见证运河的历史,承载千年悠悠的文化底蕴,在航运和经济发展上亦举足轻重,可以说与苏州的城市发展如血肉般紧密相连。

如何传承与保护这一大运河上的重要遗产点?苏州给出了答案:碧波之上有白塔矗立,古桥身边有古塔相伴。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两座航标灯的焕然一新既提升了宝带桥周边的整体风貌,又保留了原有灯塔交通警示的作用,是微更新的一个典型案例,更为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联手守护运河非遗起到了积极的探索和示范作用。

把文化保护传承与文物保护结合起来,确定历史地标整治修复的内涵标准,这是推进大运河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宝带桥作为古往今来物质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枢纽,严格遵循文物保护工程中不改变原状的原则,最小干预地进行日常的养护与监测,通过在桥侧安装航标塔、水下防护堤和防浪带等一套现代化的“护身装备”,大大减少了船只撞击事故的发生,为全面提升大运河遗产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以水波为曲、桨帆为歌,大运河传唱着中华民族奔腾浩荡的历史壮歌。历经千年,饱经风霜的宝带桥依然静卧运河之畔,以曼妙妩媚的身姿成为苏州一大胜景;涛声依旧,为古老的石桥留下了风雨兼程的深沉印记,也让江南文化在水光船影间,有了生生不息的表达。生态与科技协同,古韵与今风交融,一幅运河“双面绣”正通过宝带桥徐徐铺展。(苏报融媒评论员 宋巧凤)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树山早茶开采
添绿长江
走进春光里
春景美如画
桥下空间大变身
走进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