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
“要想富、先修路”。苏州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前天,通苏嘉甬高铁江苏段开工,交通网络版图上这有力的“一竖”,不仅定格了苏州“丰”字形铁路网,更把苏州从一个节点城市升级为一个枢纽城市,将深刻改写苏州的经济版图、发展版图。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交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像苏州这种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开放水平等都名列全国前茅的地方来说,建设现代化强市首先要夯实交通之基。近年来,以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先行区、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为目标,苏州高点站位,积极作为,奋力迈向“开放立体、创新高效、协调共享、便捷优质、绿色智能、安全经济”的苏州特色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
在此过程中,苏州大力内联外拓,全力推动跨区域道路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能级,一方面,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与上海及周边城市的合作;另一方面,围绕市域一体化发展,加强各县级市与苏州主城的联系。比如,高速公路铁路网、城市间快速交通、实行多地之间公交相互刷卡等。从铁路建设来看,沪苏通铁路已经建成通车,沪苏湖铁路正在加快建设,沪苏嘉城际铁路今年已经开工,再加上通苏嘉甬铁路如今也破土开工,这些都标志着新的“1小时都市圈”的形成和扩围,也将催生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通苏嘉甬高铁,将成为苏州城市能级提升的一个放大器,也是新一轮发展的一个发动机。
交通,素来被认为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通地域,牵手城乡,实实在在便利着人民群众的出行,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货运物流为例,随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苏州的中欧班列已逐步发展成集中欧、中亚、中俄进出口班列于一体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平台。新型货运物流模式也呈现出快速发展,已培育部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1家(苏南地区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省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2家(吴淞江综合物流园“江海联运”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示范项目、长江经济带江苏省多式联运公共信息与交易平台)等,尤其是苏州港口带动效应显著增强。苏州港完成的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明显,海上集装箱航线实现了对东北亚和东南亚主要港口的全覆盖。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提升城市发展“先行官”的能级,未来苏州高质量发展才能得到有力保障。这也是此次通苏嘉甬高铁江苏段开工被人们如此看重的根本原因和内在逻辑。通苏嘉甬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骨干线路,建成后将与已开通运营的多条线路相连,促进长三角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进一步深化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协调发展,在新征程上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交通之于经济社会,就是通经活血的经脉。奋进新征程,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质量交通工具和交通装备,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必将赋能苏州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