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
印象之中,“自以为是”名声不大好,有好几顶帽子,灰近黑。若主观啦,片面啦,强百嘴啦,你以为你是谁啦,文革中的不思悔改啦等等,要言:不认错,小混混,却把自己当皇上。类:风尘女子,假尼姑。
向阿Q学习,不由对小尼姑盯上几眼,摸了摸小尼姑的头,是真尼还是假尼。小尼姑一记耳光,我乃良家妇女,滾!一个耳光把先入为主打醒了,好生里里外外辨识了一下,“自以为是”脸上有雀斑,五官起码有四官是端正的,坦坦白白,大大方方,良家妇女一个。
是者,对也,正确也。自信只有建筑在对和正确之上,才能信得才可靠,不自以为是,自以为非了,还有什么自信吗?不自以为是的自信若沙滩上的楼阁,风一吹就倒了。可以言,凡自信都是自以为是的。自己也不信,何来“民无信而不立”。
一个人自以为是,也是光明磊落的表现,有气质的表现。在坚持真理,申张、维护正义面前,是什么就是什么,亮出旗帜,不摇摆,不动摇,不扭扭捏捏,不半遮琵琶,不心是口非,不屈于权贵,不做贾桂。所以,可以这样说,能自以为是的才配做“大人”。一直不以为是,张口闭口就是小的不对,无主见,骨子里是奴才。
贾桂何人?有这样的鉴定:贾桂,京剧《法门寺》中的太监。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他让小太监贾桂坐下同他说话,贾桂不肯坐,还奴颜婢膝地说:奴才站惯了,不想坐。后用贾桂这一形象代表那种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奴性十足的人。毛主席也说过不要学贾桂,他说,贾桂在他上司面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十足的奴才相。我们反对这种奴才思想,要提倡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要有自尊心。在《论十大关系》中特意写道:“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
所以,能自以为是者,才能做官,才能堪以大任。当官者,必是有是者,有思想,有见解,独立思考,是个堂堂汉子,立似钟,行如风。打开历史看,能臣干将,清史留名者,都是自以为是的人,都是自信自尊的人。
启功好像说过这样的话:不要自以为是。什么情况下说的,语境是怎么样的?不清。是否是说,为人要谦逊,不要刚愎自用,这不错。传闻他也是个极其自以为是的人,自信自尊自贵,旗帜鲜明,不知错从不认错,他的“中学生、副教授”在表示自己有真才实学,“傲慢”得很。启功绝不是个谦谦君子。他能为人称颂,才之外,更在此。
不是老子也说过别自以为是吗?好像说过。老子也说过无为而治,真的无为就能治吗?他说的其实是顺应规律,四行有常,冬天来了必然是春天,你要跳过冬天,强进春天,那是不行的。毛泽东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没有辛亥革命,老佛爷不会自进坟墓的。是高考题吧,空档里要考生填上什么是老子说的自以为是,题目明确要是“固执己见”的自以为是,就是说老子并不一般反对自以为是。什么都反对,何来《道德经》?
通常情况下,网上常出现的“自以为是”还是个武器,不是榴弹炮,是个小钢炮,也是有点威力的,实是封嘴器。人家刚开口,话还没说清楚,就一发炮弹“自以为是”,碰到意志不坚定,或自以为的“是”是不是一定“是”,还没十分把握,就败下阵来,投降了,咚咚锵,自以为是就得胜了。当然,碰到真理在握我自岿然不动者,小钢炮也就哑了。
自以为是绝色佳人吗?良家妇女是说不是坏妇,脸上有雀班,不很俏,缺点是有的。数一数,仔细看看,就有:“自以为”的“是”,是不是经过实践检验了,可能是可能不是,“是”可能是也不可能不是,是的就可靠,不是的就难说。“自以为是”也有不听众见一味己见,可以通向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不能划等号,可能是存在的。
常说一分为二吧,自以为是有两种,坚持真理,也可能通向谬误。
为什么说了这么多“自以为是”的是,乃良家妇女,因为一直说她不好,是个坏婆娘,多为她说几句好话,也算平反。
当然,自以为是得有本钱,“穷鬼”“瘪三”是“是”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