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2022年10月13日《苏州日报》A04版

城市四章·飞天舞

太仓“升维”:“深蓝”到“深空”

——一曲扬帆江海、逐梦星河的时空飞天舞

 江海交汇。太仓港四期码头集装箱堆场。15台全自动的轨道吊机马力全开, 24小时不知疲倦地在忙碌着,它们如钢铁巨人般,像玩积木似的把集装箱搬来搬去。30年前——1992年10月28日,浮桥镇的长江边,太仓港建设打下了第一根桩。太仓港投运后的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5万标箱,2005年达到25万标箱,去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03.8万标箱,跃居全国第8位、全球第25位。

距离港口不远处,今年年初落户的苏州星河动力液体燃料商用火箭项目正紧锣密鼓。星河动力是我国民用航空领域龙头企业,8月9日,成功发送了谷神星一号遥三运载火箭。星河动力将在太仓建设中大型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的创新研发、制造生产基地,为更好探索飞天业务打下基础。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发展壮大空天产业的国家战略“风口”中,太仓依托对德合作30年形成的精密制造产业基础和沿沪的区位优势,正全力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做航空,到太仓”,成为“苏州制造”又一张新的闪亮名片。

一座城市的“升级”,要从需求、场景、行为、理念等层面寻求提升。而“升维”,则代表着再造结构布局、重构产业生态、创新高新技术和重组文化思维等。一语概之,升维意味着模式的全新定义和体系的彻底重塑。

相对土地而言,海洋、天空都是城市升维发展的重要承载。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太仓实现过一次历史性升维——就在太仓港东南方约10公里处的古刘家港,帆如云,樯如林,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舰队,从这里开启了中国人的大航海时代。穿越600多年时空长河,从“深蓝”到“飞天”,艰难的“迭代”和“跨界”,造就了太仓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创新升维。


“太仓港”

今年1至8月,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17万标箱,同比增长16.1%,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太仓港共投运各类码头泊位95个,形成远洋中转、近洋直达、沿海内贸、长江集并、内河喂给5张航线网络,基本建成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内贸转运枢纽。目前,太仓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成为开放高地、投资热土。

太仓港四期码头,是长江流域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堆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去年6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带领太仓港加快迈向智慧型港口,也直接提高了码头作业效率。“去年四期码头投用时,正好是太仓港当年第300万标箱起吊的日子,今年第300万标箱提前了20多天完成。”太仓港口管委会发展服务局局长王敏勇介绍。

不断刷新的发展速度,让太仓港在服务区域发展上充满信心。今年8月25日,太仓港启动立功竞赛活动,敲响年度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战鼓。

太仓港与上海港远洋业务形成了良性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了“沪太通关一体化”、洋山直达快航公交化、上海港空箱中心太仓港分中心等创新举措。

去年年底,随着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首列列车从浮桥装卸作业场出发,太仓港结束了无铁路接入的历史,迈入铁水联运时代。凭借越来越强有力的货运能力,太仓港正充分发挥物流保障作用,有效助力太仓经济外向发展,也支撑起腹地及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10月10日,“江远百合”号缓缓驶离太仓港正和兴港集装箱码头,投入太仓港至京杭大运河苏州工业园区港80公里航段运营。这标志着全国首艘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正式投入运营,开启江苏内河运输“纯电动时代”,对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港产城”

8月16日,苏州市委常委会会议暨专题调研太仓市工作会议召开,太仓“港产城一体化”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苏州(太仓)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上榜。在此基础上,太仓提出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战略目标。

虽然在表述上,“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只比“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多了两个字,但在内涵上有了巨大的拓展——港,要与城有机融合;港,要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动力源。

太仓正在把港产城一体化作为第一战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全力做好“以港强市、以市兴港”这篇文章。

“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港口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相互衔接,抓好港区中心区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功能配套,让港区更精致、更有温度、更具烟火气;要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引进更多总部型、税源型、平台型优质物贸企业,推动航运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把‘港口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

具体到“港”来说,苏州正在推进以太仓港区为龙头,太仓港区、常熟港区、张家港港区和内河港区联动发展。这意味着,在苏州市域一体化的战略背景下,太仓港将成为“苏州制造”从家门口出海的主通道。

太仓将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中心工作,坚定实施“以港强市、以市兴港”战略,全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向海而生的太仓,再次扬帆起锚,驶向更广阔的“深蓝”。

“超音速”

围绕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布局航空航天产业链,太仓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国内航空航天产业形成风口,上海大飞机项目近在咫尺,以“三航”著称的西北工业大学牵手太仓,德企集聚,具备精益生产能力……这些共同撑起了太仓探索深空的底气。

绰号“胖妞”的运20大型运输机,是家喻户晓的明星机型,其4台大推力引擎令人印象深刻。如今,在产业基础、人才技术、平台载体、扶持政策等4台“引擎”的驱动下,太仓的航空航天产业爆出了“超音速”。截至目前,已聚集相关企业100多家,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规模。

2020年底,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太仓高新区入驻太仓航空新材料创新园。该公司是由中科院金属所原所长、钛合金研究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杨锐带领中科院金属所团队设立,具备年产6万片钛铝合金低压涡轮叶片毛坯和300吨钛合金结构件的生产能力。华钛瑞翔总经理刘荣华介绍,他们的低压涡轮叶片使用钛铝合金来取代镍基高温合金,钛合金密度低(仅为4.5g/cm3)、比强度高、综合性能优异,从而实现飞机发动机的涡轮盘和涡轮叶片的重量减半,能够大幅度提高飞机的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华易航(苏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曾是一家默默无闻的模具企业。2019年,华易航随着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一起落户太仓,从事航空金属管道、软管、钣金件的研发、加工、销售、维修等业务,现在,该公司已成功进入中国大飞机产业圈,“从一家中低端的加工企业,快速成长为能够设计生产飞机‘血管’的科技创新企业——在太仓这片沃土上,我们实现了不可思议的转型升级。”华易航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8月签约落户太仓高新区的吉太航空科技公司,是国内首家参与民用飞机项目的民营龙头企业。航空电子是吉太航空的重点研发攻关领域。据悉,该公司已成功研发飞机备用导航显示器试验件,能够在飞机“黑屏”的状态下提供应急导航,保证飞行角度偏差小于0.01度;另一款应急卫星通信产品已进入详细设计阶段,预计明年8月份完成装机试验,年底实现批量生产。

“民航大飞机部件多不胜数,上海需要周边卫星城市的支持。”吉太航空(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朝军称赞太仓符合他们对研发生产选址的需求。而在太仓市工信局副局长殷伟看来,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也是太仓企业提档升级的需求。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太仓有相当基础,“向航空航天转型最为契合”。

太仓提出把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十四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明确航天航空产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25年,打造3至5个航空航天特色产业园,引培专业平台载体超20家,力争全市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350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0亿元。

“火箭派”

“飞天”,是人类恒久的梦想。

2021年12月17日,“华羿一号”亚轨道火箭首次发射升空,这枚火箭搭载了一个叫做“火种一号”的生物载荷装置。这是中国的首个商业航天生物载荷。这项在距离地面255公里的大气电离层中进行的实验,吸引了很多太仓人的注意,因为,研发“火种一号”的民营航天企业“火箭派”,于2021年9月落户太仓高新区。

“火种一号”,并非太仓航空航天产业的第一颗“火种”——

2020年10月24日,太仓—德累斯顿航空新材料创新中心揭牌,太仓高新区签约引进了总投资70.5亿元的十大航空产业项目和总投资26亿元的十大航天产业项目;

2021年2月18日,苏州市政府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太仓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4月26日,大飞机苏州(太仓)航空产业园揭牌;

2021年7月9日,中国(太仓)首届航空航天精英峰会举行,太仓航空新材料及结构检测平台、太仓长三角燃气轮机创新中心揭牌,长三角航天先进制造联盟成立……

接二连三的“大动作”,释放着一个强烈的信号——太仓在走向“深蓝”的同时,挺进“深空”。

太仓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手里至少握着两张“王牌”。一张“王牌”,是邻沪的地缘优势。太仓市是整个长三角地区中靠上海最近的县级市,太仓市中心和上海人民广场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1公里,因此,太仓也最容易承接上海的产业溢出——30年前,太仓开始承接上海汽车工业的“溢出”,到现在已经聚集了13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今,承接上海航空航天工业的“溢出”,对太仓而言“理所当然”。另一张“王牌”,是对德合作30年的积淀。目前,太仓已聚集了443家德企和超50家全球“隐形冠军”企业,形成了以汽车核心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在精密零部件领域具有很强的生产技术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发展壮大空天产业的国家战略“风口”中,太仓强势“起飞”。

可下五洋,可上九天。

气势如虹,志在万里。

太仓——圆梦江海,舞起飞天。

(选题策划 王乐飞 高岩 稿件执行 顾志敏 周哲 高戬)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世界冠军进家园
苏马志愿者在行动
叶子笑了
水上课堂
备战“苏马”
虎丘泥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