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日《苏州日报》A03版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实施种养结合示范工程,保证种植业和废弃物资重复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再度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乡村振兴,正受到广泛重视。最近,记者走访全市各地农业废弃物、园林废弃物、水生植物、建筑垃圾、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区,寻访有机废弃物“收、储、用、管”的苏州模式——
“废柴”加减法的四个秘密
——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示范区里“变废为宝”的新鲜事
10月24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南京农业大学组织召开了《关于加强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专家咨询会,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团队、教授专家,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对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提出“全区域、全品类、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的发展理念,坚持把资源循环利用放在首位,推行无碳、减碳、去碳等绿色科技革命,实施“资源化优先、无害化托底”的推动先行示范思路。
——解决环太湖地区一个废弃物处理的问题,有三个院士团队“支招”,可见是碰到了“硬骨头”。据统计,目前苏州全市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尾菜、园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养殖粪便、蓝藻水葫芦等有机废弃物(不含河湖淤泥)产量达1000万吨以上,河湖淤泥约1300万立方米。这些“废柴”(学名“有机废弃物”)如何资源化利用进而化废为宝,的确是一道大考题。
2020年8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环太湖地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五市,要开展示范区建设,为全国树立标杆作出示范。当年12月,我省又印发了“示范区建设工作计划”。苏州在此项工作上起步较早,2015年起,太仓东林村开始打造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综合处理的“太仓路径”。2020年,全国首个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基地在吴中区临湖镇落地,开展先行先试。目前,苏州市收储运及处理利用体系基本建成,通过循环利用做“加法”和降污减毒做“减法”,初步形成了“废柴”利用的“苏州模式”,成效显著。
太仓市“东林村秘笈” 秸秆串起循环经济链
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村域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00亩。“我们这里的每个人都知道,田地里的东西都是宝。”东林村党委副书记徐坚说,自从村里搞起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乡亲们对秸秆的态度变了,从过去的“一烧了之”和“想烧不敢烧”变为“不舍得烧”。
近日,记者走进苏州金仓湖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饲料分公司,一股浓郁清新的啤酒发酵味扑鼻而来,眼前出现一个个叠放整齐、用白色膜包装好的牛羊饲料,每一个大白墩子重达800公斤。“我们饲料厂现在年产饲料近6万吨,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徐坚说,饲料厂已实现搂草、打捆、青贮包膜全程机械化,一台包膜机45秒就能打包出一捆圆滚滚的秸秆。打包完成后,夹包机“上阵”,将秸秆运往集中点进行发酵。秸秆经厌氧发酵后,就会变成优质的动物饲料。如今,东林村农作物秸秆循环再利用率达10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6万吨。
秸秆经发酵变成牛羊饲料,并用白色膜包装好。
饲料发酵完成后喂养生态肥羊,再将肥羊粪便、沼渣、沼液等制成有机肥料,通过电灌站、输送管道等还田。东林村成功摸索出一条“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片田”生态发展道路,亩均综合收益超万元。徐坚透露说,他们的秸秆粗饲料主要销往江苏、上海、浙江、贵州、山东等地。
东林村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标杆村,2021年底,东林村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建成芽苗菜生产基地——萌芽工坊,萌芽工坊的豆芽成熟后,需进行洗壳才可销售,清洗下来的豆壳碾压后又可作为羊的饲料。
秸秆和豆壳发酵成生态饲料,饲料喂养出美味肥羊,羊粪处理成生物肥料,肥料抛撒回江边沃土,沃土滋养着鱼米之乡……近年来,东林村产业蓬勃发展,村级经济从2004年的70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超3000万元,其中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可实现经济效益约1600万元。在经济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乡村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化肥、农药用量削减20%以上,区域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水以上。
“这里的运营模式很靠谱,很实用。”在深入了解东林村秸秆饲料厂的有机废弃物“收、储、用、管”路径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主任张后虎坦言,东林村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和可运行性,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全国零碳农业范本。
相城区“胡桥村秘方” 蓝藻水葫芦变有机肥
每到夏季,繁殖能力极强的水葫芦和蓝藻让人头痛不已。能不能把它们变废为宝?记者在相城区找到了答案:把打捞上岸的蓝藻和水葫芦进行机械化分离后,可制成生物肥料,在减少河湖的总氮和磷上效果明显,对净化污水效果突出。
蓝藻和水葫芦进行机械化分离后制成生物肥料。
苏州市木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相城区黄埭镇胡桥村。走进厂区,别有洞天,厂区一侧成堆的树枝、草屑是生产原料,再往里,一台抓斗机正在将刚刚运输过来的水草、水葫芦抓进进料口,随后一路沿着生产线被送入二楼的发酵区。“这些水草是附近河道里捞上来的,我们一天能处理200吨左右。”木澜环保公司负责人周永兴介绍。
公司技术负责人顾禹告诉记者,木澜环保采用的是“预处理+好氧活性酶堆肥”技术,能对蓝藻、水草、水葫芦、秸秆、绿化垃圾、农贸市场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进行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相城区有机废弃物收集和处置全覆盖。
在二楼厂区,记者看到了源源不断从传送带上输送过来的黑色水生植物细料,这些细料被装入一个个白色网状框内,静置14天至20天后即可成为绿色有机肥。
目前,木澜环保生产的有机堆肥与各大农户合作,定点供货。据顾禹测算,堆肥后,蓝藻藻毒素降解率超过99.9%,每年可生产有机肥2万吨,营养土5000吨,与现有蓝藻处置方式相比,不仅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还能有效降低蓝藻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
“这个资源化利用方式确实很具推广性。”省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正高级工程师段翠兰说,蓝藻、水葫芦的资源化处置一直是她关注的重点,看到木澜环保把蓝藻和水葫芦等废弃物“吃干榨尽”,形成产业闭环,既环保又创造效益,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示范。
吴中区“临湖秘谱” 集约处理有机废弃物
说到环太湖地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典范,就绕不开位于吴中区的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中心(临湖)。在这里,太湖水草、水稻秸秆被运送过来后,就会被粉碎混合,进入巨大的筒仓反应器;餐厨垃圾则通过发酵一体机和槽式堆肥反应器,再添加耐高温、耐盐微生物菌剂发酵,7天后,这些废弃物就会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栽培基质和土壤调理剂。
环太湖流域,城乡有机废弃物的处置一直是个短板:一边是大量难以处理的水生植物和餐厨垃圾;另一边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田遭到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农作物种植不得不使用化肥,进而又加剧了环境污染。2020年9月,全省首个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中心在临湖正式运行。中心日处理能力40吨(包括20吨厨余废弃物和20吨太湖水草、水葫芦、园林枝条和农作物秸秆等),年产有机肥约5000吨,用于临湖镇内500亩水稻生态农场。
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中心(临湖)年产有机肥5000吨。
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中心(临湖)的技术支撑来自2018年在苏州成立的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事实证明,我们生产的有机肥种出的稻穗更加金黄饱满,甚至比农家肥效果更胜一筹。”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副院长、浙江大学教授田光明介绍,示范中心主要处置利用餐厨垃圾和太湖水草、农作物秸秆、果树园林枝条等有机废弃物,各类资源化产品已稳步投入市场,“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我国有机资源循环利用领域重要的创新研发和产业集群高地。”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苏州将总结和推广吴中区以及其他地区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到2025年,较高水平构建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在提升太湖水环境质量、推动区域农业绿色生产等方面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苏州完全有条件和基础形成一套有机废弃物收储运管理办法,并首创制定行业标准向全国推广。”张后虎说。
吴江区“新营村秘法” 香猪“拱出”香米香梨
家住吴中区的陈均虽已年过七旬,但他每个月都会倒几班车赶到吴江区太湖新城新营村的东之田木农业生态园,去买那里的香猪肉,顺便再买2袋有机大米回家。“这个肉一段时间不吃就会想念,特别香。”陈均笑着说。
让老人念念不忘的香猪肉和有机大米的产地就在太湖边。近日,记者来到东之田木农业生态园,这里有一个香猪场、一个大梨园、一大片农田。墙内,梨树长势旺盛,数千只小香猪在一个个猪舍内玩耍,墙外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稻田。“我们这里的特色就是种养结合,以园养园,一点不浪费,猪粪是大米肥料,用猪粪育出甜梨。”东之田木农业生态园负责人任伯民告诉记者,由于生态园靠近太湖,多年来,他一直探索如何在生态保护和畜禽养殖中找到平衡点。在专家的建议下,任伯民在果园内建起养猪场,为梨、稻提供有机肥,从此生态园走上了种养结合、以园养园的道路。
在园内行走,记者发现,东之田木处处透着生态的气息,循着“菜喂猪、猪粪化沼、干粪施入果园和粮田、湿粪浇灌果园、沼液喂鱼喂猪种菜还田”的良性循环生态链,他们栽种的翠冠梨、葡萄可不打农药、少施化肥,实现低成本、高产量、零排放,真正成为绿色、环保、有机食品。
在任伯民的手机上,只要轻轻一点,园区内的灌溉系统便可自动开启,灌溉区域和范围均可远程控制,而这离不开园区内的封闭性环状生态湿地系统。
记者注意到,一条种满荷花等水生植物的生态沟渠围着梨园边界,和外围的水塘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在雨天,这条长约1.6公里的生态沟渠可以有效承接果园的地表径流,对未被土壤吸收的肥分和污染作截流处理,防止污染外排。而在平时,经过人工湿地净化过后的农业排水,又可通过这条沟渠用于果园和农田浇灌。在摆脱传统单一的养殖生产方式的同时,生态园实现了效益最大化。“我们的香猪肉价格很亲民,原因在于我们的成本比较低。”任伯民说,目前,“东之田木”牌系列产品已有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选题策划 张云霞 高 岩 稿件执行 惠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