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东岸、太浦河南的环长漾片区,将与苏州东部的澄湖片区综合治理同步展开,形成较大规模的连片美丽乡村——
寻脉五千年,共美环长漾。
昨天,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规划正式发布。太湖东岸、太浦河南74.42平方公里的环长漾片区,将与苏州东部的澄湖片区综合治理同步展开,形成较大规模的连片美丽乡村。
这里,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致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的样板。
这里,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优化湖港塘漾的生态格局,提升农业绿色供给能力,厚植“最江南”底色。
这里,将精心雕琢田园乡村与江南古镇交相辉映的现实场景,推进从“分散试点”走向“集聚提升”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完善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书写“最江南”故事。
这里,将延续吴江文脉精髓,挖掘蚕桑、渔耕等重要文化内涵,实施桑基鱼塘保护与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擦亮“最江南”品牌。
在“有风景的地方”嵌入“新经济”,激荡江南文脉,保护水乡肌理,坚持生态发展,一幅临水而居、与水共生、粉墙黛瓦、淡雅精致的水乡画卷已在这里徐徐展开。
精心布局“一心两带四区”,打造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新样板
读懂长漾,就能读懂江南。
环长漾片区涉及七都、震泽、平望、横扇4大板块,共1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面积74.42平方公里。这里是江南塘浦圩田、桑基鱼塘、蚕桑丝绸文化的典型代表。
把环长漾片区协同发展工作放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定位,吴江制定出台了《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暨桑基鱼塘保护发展规划》。按照规划,环长漾片区将精心布局“一心两带四区”的空间结构,以“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为总体愿景,充分挖掘区内自然生态禀赋、历史文化资源和农业文化遗产,连片提升、组团发展。
“一心两带四区”中,一心为江村核心;两带为太湖桑基鱼塘展示带和长漾桑基鱼塘展示带;四区为江村核心片区、庙港老镇与更新片区、渔耕水韵片区、蚕桑稻米片区。“一心两带四区”将围绕着“国土空间优化提升的新格局、水韵江南风貌展示的新窗口、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新样板、生态农业高效发展的新平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高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典范”这“六个新”的目标定位,全面处理好村与村、村庄与农田、村庄与农户、村民与游客等关系,优化片区定位和产业发展,建设双环特色风景道和区域慢行绿道体系,大力发展田园水乡经济,集聚“最江南”人气。
立足独特生态资源禀赋,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环长漾片区将坚持规划引领的工作准则、生态优先的发展路径、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协同推进的运行机制,建立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与片区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平台。
按照规划,美美与共的环长漾片区,各美其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是这样一幅美丽而且生态的画卷:
——七都以“江村”为核、“溇港”为引。弘扬江村先贤故事、缫丝创业历史,完善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打造研学旅行胜地;
——震泽以“湿地”为韵、“丝绸”为线。发挥湿地资源禀赋,用好蚕桑技艺,打响丝绸品牌,拓展水韵桑田内涵;
——平望以“古桑”为基、“康养”为聚。培育田园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农文旅新业态,做优田园康养文章;
——横扇以“渔耕”为题、“太浦”为脉,扎根太浦河和塘浦圩田肌理,融入麦弓钓等传统渔耕技艺,传承江南渔作文化。
桑基鱼塘迭代出新,打造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新典范
从良渚时期走来的环长漾片区,五千年机杼时光编织了中国农村的缩影。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这个费孝通先生“志在富民”、26次走访调研的“江村”集群,正承担起传承弘扬江南优秀农耕文明,彰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特色,全面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历史责任,谱写共同富裕的新的时代篇章。
为加快推进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建设,吴江制定了《重点项目清单》,涵盖国土空间优化、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生态农业协同发展、农文旅联动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6大工程。6大工程共计4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9.75亿元,其中2022年10月至2023年预计投资8.12亿元。
在昨天的活动上,七都江村1936·山水桑田、震泽长漾湿地·桑基鱼塘、平望桑基鱼塘古桑园历史文化区、横扇太浦渔歌·塘浦圩田桑基鱼塘四个项目正式开工。
桑基鱼塘,这个让江南儿女既感亲切又带些许陌生的概念,再度被赋予全新生命力。这个传承千年的“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这块中国农耕文化的“活态化石”,将在环长漾片区,用全新的“绿色生态”“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科学理念迭代出新。
以环长漾桑基鱼塘连片展示园为核心,吴江一期计划打造7处示范引领的桑基鱼塘项目,包括七都镇2处、震泽镇1处、平望镇2处、横扇街道2处。目前,吴江在前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正对二期桑基鱼塘建设区域进行梳理完善。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典范,吴江还将在环长漾片区全面展示塘浦(溇港)圩田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优秀农耕文化,同时,加强保护与发展规划,提升遗产地居民保护传承意识,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探索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推动吴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繁荣进步。
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最江南”水乡风貌新窗口
水乡长漾,最美江南。
在昨天的活动上,3条各具特色的环长漾精品旅游线路正式发布。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起吴江农文旅全域旅游新格局,也打开了一扇领略“最江南”水乡风貌的“窗口”,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进环长漾片区,品味“家乡是蚕乡,丝绸即乡愁”的美丽家园。
“吴江水韵桑田新丝路”,以蚕桑文化为主线,依托“千亩桑林、四季养蚕”的独特景观,打造“蚕式慢生活”,开创“丝绸+旅游”全景体验新模式,展现“水韵”“桑田”“稻花香”的江南水乡田园美景。
“江村丝绸·魅力吴江”之旅,以江村文化为主线,游客可以漫步余薪堂、太湖大讲堂、老太庙文化广场,学江村经济,听太湖渔歌,看昆曲木偶,品非遗美食,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振兴目标。
“环太湖江村养心之旅”,以乡村旅游为主线,蚕桑文化园、蘇小花田野餐吧、初莲·乡邻中心、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柴米多蚕桑学堂、白相里·五亩田等农文旅新业态,为游客带来食、住、游、学、购、娱等多方面、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新体验。
按照规划,到2025年,吴江将争取培育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条以上。
打造以片区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以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板、以遗产保护彰显文化自信的示范样板……在环长漾片区,吴江将融入蚕桑文化、塘浦(溇港)文化、运河文化等文脉精髓,大力研发文旅新产品,加速呈现江南水乡底蕴特色的人文生态文旅环境,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高地。
在长漾片区,吴江还将共建吴江香青菜、吴江大头菜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构建香青菜、大头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加强大闸蟹、青虾、香青菜、大头菜等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保护利用,集成推广优质水稻、蔬菜果品和特种水产的全产业链标准化技术,推动吴江农业产业走向价值链高端。
“环长漾片区特色鲜明,蚕桑文化、丝绸文化、塘浦(溇港)文化源远流长,千年古镇、田园乡村交相辉映。作为苏州乡村片区化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吴江将积极培育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加快把规划图变为实景图,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共同富裕,全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吴江区委书记李铭表示。(苏报记者 王英 周悦磊 见习记者 朱亚蕾/文 通讯员 吴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