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苏报讯(驻吴江区首席记者 王英)卡塔尔世界杯激战正酣。在7000公里之外的吴江震泽,有一家名为阳光服饰的企业,突击2个月赶制的10万余条阿拉伯头巾已全部送达世界杯主办方指定地址。昨天,记者在该企业展厅看到,这批头巾尺寸在52至60英寸,材质为100%丝光棉,每条头巾四个角上都印有2022卡塔尔世界杯标识,有红白相间、蓝白相间等6个颜色。

头巾是阿拉伯地区的民族服饰。在吴江震泽,有一个阿拉伯头巾的产业集群,共有31家生产阿拉伯头巾及其配套产品并开展出口贸易的企业,头巾销量占到全国出口销量的70%。

“震泽生产阿拉伯头巾是机缘巧合。”吴江头巾纺织商会秘书长吴林根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震泽一家企业与原上海纺织大学联合研发出阿拉伯头巾,自此便开始了头巾的生产。经过30多年的发展,震泽成为国内知名的头巾产业集聚地。

“头巾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尤其是单面针刺提花的制作手法,需要模仿人工刺绣方法,对普通棉织机进行改造。”吴林根介绍,生产头巾的棉织机,运转速度非常慢,每分钟115转,一台机器12小时仅能生产25条头巾。

在吴江奥林特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144台织机全部开足马力,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今年,是阿拉伯头巾销售最好的一年。” 公司董事长、吴江区头巾纺织商会会长盛新江介绍,今年,在国内纺织行业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震泽的头巾销售却逆势飘红,企业普遍产销两旺。

盛新江分析,原因有三个。首先是因为前几年国内阿拉伯头巾的产能出现下降,目前全国同类企业数量不超过40家;其次是2020年,吴江区头巾纺织商会成立后,31家商会企业通过统一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价格体系,实现了抱团发展;另外,在吴江区头巾纺织商会的引导下,各家企业纷纷加大技改投入,走科技化、自动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推动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目前,企业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春节前,同比增长在20%以上。” 盛新江说,目前,奥林特正在和江南大学合作,开发智能织造生产管理系统,建设智能工厂。

接下来,震泽镇阿拉伯头巾产业发展还将充分发挥产业集中、人才密集等优势,加快创新创造步伐,让更多“苏州织造”走出国门。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制作定胜糕助力考试月
只此青绿
连台好戏 尽展江南风华
小麦实打测产验收
环保宣传上码头
再添省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