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花
一群钗光鬓影、雍容华贵的“唐代美女”突然从敦煌壁画上“走”了下来,现场复原了盛唐的礼佛和生活情景,还与观众互动起来……让人仿佛穿越回1200多年前的大唐,欣赏着繁华盛世的风采,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结合国际博物馆日及苏州博物馆西馆敦煌特展活动,昨天,苏州博物馆联合苏州日报“唐播虎”、苏州江南文化传播者联盟推出了一场“梦回大唐——敦煌特展沉浸体验活动”。活动中,古代精美绝伦的文化遗产与现代的文化自信产生强烈的古今呼应,让大众感受到了文化的新魅力和新追求。
一群钗光鬓影、雍容华贵的“唐代美女”突然从敦煌壁画上“走”了下来,让人分不清谁才是真正的画中人。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一幅精美的敦煌壁画
凝聚文化情结
在苏州博物馆西馆敦煌特展中,一幅敦煌壁画最受观众关注,那就是展厅正中间最大的《都督夫人礼佛图》。
《都督夫人礼佛图》在敦煌莫高窟130窟甬道南壁,原为西夏壁画所覆盖,上世纪40年代初期被人从西夏壁画中剥开。由于长期被流沙掩埋,受潮气严重侵蚀,不仅色彩消退、剥落,地杖亦与岩面脱离,致使此画损坏严重。现在的这幅壁画是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段文杰的临摹作品。
《都督夫人礼佛图》是唐代供养人画像中规模最大的一幅,画中共12人,前3人为主人,后面9人为奴婢。前3人均有榜题,第一身形象最大,立粉堆金题名为“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一心供养”;第二身形象较小,墨书题名为“女十一娘供养”;第三身形象更小,墨书题名为“女十三娘供养”。“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留住九华云一片,犀玉满头花满面”……一幅《都督夫人礼佛图》甚至能让传世的唐画名品《簪花仕女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顿时失去光华。
“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似乎都有一座敦煌,对于我们这些传统服饰爱好者、文化传播者来说,敦煌更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文化情结。”苏州江南文化传播者联盟牵头单位——苏州吴门汉韵传统文化社社长朱军说:“复原敦煌壁画一直是心中的一个梦。这一次,苏州博物馆西馆敦煌特展的展品竟然有《都督夫人礼佛图》,这让我们异常兴奋。于是,在3月中旬就开始筹划这次活动。希望通过敦煌壁画艺术形象复原、大唐风韵复原走秀、唐代人物生活图景互动重现等,活态化展现‘敦煌艺术’中的服饰美学与社会生活文化,追溯敦煌历史、呈现敦煌艺术、讲述敦煌故事、传承敦煌精神,圆心中的那个‘敦煌梦’。”
1比1还原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12个人物。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1比1还原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12个人物。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1比1还原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12个人物。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1比1还原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12个人物。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1比1还原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12个人物。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1比1还原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12个人物。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1比1还原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12个人物。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1比1还原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12个人物。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1比1还原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12个人物。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1比1还原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12个人物。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1比1还原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12个人物。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1比1还原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12个人物。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一次精心的妆容盛会
折射文化挚爱
当天,在苏州博物馆西馆负一楼报告厅,伴随大唐风韵音乐,12名女子缓缓走上舞台,或手捧香炉雍容华贵,或手执贡品,神态肃然……钗光鬓影,绮丽纷呈,仿佛就是从《都督夫人礼佛图》上“走”了下来,完美复原,令人称奇。在表演结束后,她们经过一路巡游,在《都督夫人礼佛图》展品前,于壁画中人物对应位置站定,服饰、妆造、仪态与画中人完美一致,让人分不清谁才是真正的画中人。
《都督夫人礼佛图》本身描绘的就是一次精心组织的盛唐妆容盛会,而要完美复原这场盛会没有一份对文化的挚爱,没有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根本就实现不了。张兴宇是此次妆造的指导,她说:“除了服装是在我们的要求和指导下订制的,发髻、头饰以及道具全是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十来人的团队,利用业余时间,整整耗时一个月。首先对照原图,查阅资料,不停地试错,一直到无限接近,才敲定最终成品。”例如都督夫人头上装饰的两把梳子,制作团队不仅按照比例制作,就连上面的宝石数量和镶嵌位置也一丝不苟地原样呈现。张兴宇说:“唐代喜欢用花做头饰,代表着花开富贵。整幅《都督夫人礼佛图》12个人物,头上有30多朵饰花,都督夫人一人头上就有大小9组13朵饰花。这些饰花全部用‘非遗’绒花技艺制作,耗时半个月。”
据苏州江南文化传播者联盟介绍,本次活动除了苏州本地的汉文化爱好者参与,还有不少来自省内、全国的汉服同袍助力,他们专程赶到苏州,参与表演或制作道具或幕后支持。正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历史上的一次精心组织的盛唐妆容盛会才回到了现实,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惊艳每一位观众。
制作团队一丝不苟地原样呈现都督夫人头饰上的宝石数量和镶嵌位置。记者 倪黎祥 李自瑾摄
一场精致的壁画复活
坚定文化自信
故事发生在中唐的一天,中年十三娘偶然想起天宝七年的那一日,她跟随母亲都督夫人礼佛的场景。现场的表演也由此拉开了序幕,随后,唐代礼佛、生活图景逐一展示,为观众构建出一个绝佳的沉浸式观展体验。“我相信,终有一日,我的子孙会回到敦煌。那一日,大唐、吐蕃、回鹘、室韦……会成为一家人,波斯与大食也不再有战争。那一日,丝路会重启,盛世会再临,中华会复兴!”演出最后,十三娘的一段真情独白,让观众为之震撼。现场一位观众说,当故事与故事里的人,都随杳杳风沙遗落在千年的光阴里,这样的一场活动,让我们拨开尘埃与云雾,依然能够望见敦煌壁画里的盛世情景,真真切切地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Amazing!中国的姑娘太美了!汉服简直太美了!这次,邂逅了一群从敦煌壁画上‘走’下来的‘中国古代美女’,这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当天,意大利人Maura Veccia Scavalli和她家人们的一次苏州博物馆敦煌特展之旅,成了一场难忘的邂逅。Maura Veccia Scavalli说自己特别喜欢中国文化,喜欢汉服还有各种苏州工艺品。
此次活动特邀青年学者、传统礼仪专家孙宇翔做礼仪指导,他听说要复原《都督夫人礼佛图》后非常兴奋,并专程从北京赶来。孙宇翔说,《都督夫人礼佛图》闻名遐迩,但对公众来说,仍存在解读门槛。在认真揣摩画上人像的身份、仪态、服饰特点甚至心理活动后,制作团队将人物及服饰、妆容、仪态高度还原,让妆容绝美、生气蓬勃的唐代美人从壁画中“复活”并走出来,活生生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他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大背景下,与博物馆联合举办这样的活动,复活历史画作,呈现历史场景,以更加新奇有趣的方式吸引大众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年轻人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