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评论员 望 路
“到昆山,必看昆曲!”最近,昆山当代昆剧院发布“我们有戏”昆曲品牌,向八方戏迷发出诚挚邀请,公布了春季重点演出的60余场清单。可以期待的是,“我们有戏”这个体现江南文化的品牌将更好走向市场,深入广大戏迷之心。
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各方合力来共同推动,需要精心创作,以一个个精品力作来展现,需要创新形式以一个个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来传播。就像昆山着力打造“我们有戏”文化品牌那样,要更好展现“江南文化”品牌影响力,就要打开文化发展视野,挖掘和提升传统文化资源和产品质量,积极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鼓励“群众敢首创”,全力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一个城市的文化影响力,离不开以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来实现,昆山着力打造“我们有戏”不仅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昆曲是“百戏之祖”,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昆山正是用开放的姿态去广纳人才,精心打造戏曲精品,聚力推进“我们有戏”的品牌升级,不仅能达到“出人”和“出戏”的效果,而且能赢得一个更大的演出市场,更好提升昆曲演出的影响力。
苏州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实际上也是一个创新转化的过程。比如,最近在黎里古镇举办的“唐伯虎”第四届江南文化艺术节,正是利用已有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展现汉服之美来吸引人们沉浸式体验江南文化风情,让一批历史文化名人走进黎里,引起了全国各地汉服爱好者的关注。从这个成功案例来看,挖掘传统文化需要对接现代人的文化审美追求与消费需求,只有多出创意新品和精品,才能赢得更好的口碑。再如,今年,苏州各地的元宵节欢庆活动就显得精彩纷呈,昆山千灯和常熟古里等地举办的元宵灯会已成为一个个文化品牌活动,给市民和游客留下了美好回忆。
思路决定出路,激发文化市场活力,尤其需要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文化演艺市场的发展,需要发挥“群众敢首创”的精神,苏州平江路上的评弹茶馆就是靠一曲《声声慢》唱火的。游客喜欢来这里听上一曲,感受吴侬软语的别样韵味。事实上,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既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又需要激发一个个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因此,为更多“评弹茶馆”创设宽松氛围,及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服务内容。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江南文化”品牌,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繁荣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既要精心规划,又要扎实推进,以打造更多精品力作和提供更优的文化服务,着力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公共文化服务力。这就需要发挥各地的优势,让更多“我们有戏”展现江南文化魅力,共同推动“文化苏州”建设更具活力、更趋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