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任 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多次强调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近年来,昆山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以婚丧嫁娶改革为重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社会文明新气象。

突出党建引领,发挥党员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建立“党委主导+政府推动+村抓落实+部门考核”的工作机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站、点”三级服务体系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点”四级服务体系,盘活农家书屋、道德讲堂、乡风文明志愿岗、农村广播等各类资源,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最后一公里”。推行“支部引领+党员先行”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契机,把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纳入日常教育管理,形成党风带民风、民风促党风的良好局面。

深度挖掘特色,整合宣传资源。以本土家规家训文化为资源,打造家风家训馆,注重家风家训与村规民约和公序良俗相辅相成,引导村民崇德向善。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道路、广场、公园、文化墙等建设项目,在潜移默化中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以动漫、口袋书、小品等为载体,让移风易俗接地气、得民心、见实效。以微信公众号、广播、宣传栏等为阵地,在重要页面、重要节日加大移风易俗的普及宣传力度,指引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规范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通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结合村情民意,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的重点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有效提升认同感和执行力,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推选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妇女主任、新乡贤等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昆山市推出的“红七条、白九条”新风民约,推行“喜事新办不攀比、白事简办不迷信”,全程指导监督本村婚丧事宜,督促群众遵守践行。推出简约实惠有特色、适合大众消费的平价宴席套餐,让文明健康宴席蔚然成风。

注重典型示范,营造良好氛围。通过群众评议、依托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家庭、“昆山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发现并评选出一批农村移风易俗正面典型。各村每季度持续推出善行义举榜、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积极引导青年人带头签订红白喜事简办承诺书、党员带头简办白事,推动红白喜事简办形成。发挥道德模范、文明标兵户、文明和谐家庭、美丽庭院等群众身边的榜样力量,通过讲述群众“看得见、够得着、摸得到”的身边感动,增强先进的感染力,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行为,引导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马志愿者在行动
叶子笑了
水上课堂
备战“苏马”
虎丘泥人展
“樱”你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