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樊树林

春节长假过后,在外生活工作的游子们陆续背上行囊,离开熟悉的故乡。离家的行囊,满满当当,装着家乡的各种特产,是乡愁,也是家人沉甸甸的爱和牵挂。

此时此刻,无论是父母家人还是游子,心中都有千千万万个不舍。然而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幸福的明天,纵然有无尽的惆怅和酸楚,也要走出去。每到这个时候,暖到哭的后备厢,满满当当的行李箱总会击中许多网友的泪点……酱板鸭、风味小吃、腊肉香肠、小酥肉等,林林总总、鼓鼓囊囊,而这一切都是父母家人最朴实的爱的表达方式,浸染的是亲情乡愁,更是父母家人牵挂的味道。

“有种爱叫妈妈觉得我在外面永远吃不饱”“返程的行李箱,满得仿佛装下了一个菜市场”……在一个又一个的大包小包中,在塞不下的行李箱中,在堆叠如山的后备厢中既包含了“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渴念,又寄托了“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愁绪。沉甸甸的“行囊”,带着家乡的烟火气和泥土,尽管并不贵重,却引起更多人的情感共鸣,背后无非就是“家”的深刻内涵无声的折射吧。

在物流已经非常快捷的当下,也许游子们行李箱中的物品都能轻松买到,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和沉重行李箱中的物品相比。游子们晒物品,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境,传递出的无疑是对父母的感恩,对故土的眷恋,对乡愁的直观解读。

在社会流动速度加剧的当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叠加,总会有很多人离开故乡、挥别父母,在异域他乡打拼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离家的行囊装满的是家人永远的牵挂,漂泊在外的游子们也会在来自家乡、来自家庭的物品中发现自己的乡愁岁月,在丝丝缕缕中触摸到无限的亲情,让他们的心中永远有父母的白发和家乡的模样。

无论一个人飞得再高、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父母家人牵挂的目光,这目光是殷切的祝福,也是游子们前行的动力,期望在外打拼的游子们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和父母及家人视频聊聊天,唠唠家常,给父母一个稳稳的依靠!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马志愿者在行动
叶子笑了
水上课堂
备战“苏马”
虎丘泥人展
“樱”你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