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观察员/顾善闻 袁雪
签项目、争投资、抢开工,就是上台阶、拼经济、创未来!
2月4日正逢立春。在一个万物更始、轮回开启的时刻,苏州市相城区举行“聚焦双中心 建功新征程”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暨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
114个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总投资达496.9亿元。风景秀丽的环秀湖,见证了双向奔赴的累累硕果。
跑好第一棒,年年创新高。始终秉持“项目为王”的相城区,正以大干快上的实际行动抓发展、谋跨越;以对标一流的营商环境优服务、强信心。
万事只争春来早。如何把“双中心”的壮阔蓝图转变为可观、可感的现实场景?且看今日相城!
项目为王
“我们旗下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自主研发并量产了超薄电子玻璃、高世代线液晶显示玻璃等一批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
作为签约企业代表,凯盛科技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汤李炜在“聚焦双中心 建功新征程”产业融合发展大会的交流环节中自豪地说道。
长期以来,正是踏踏实实打下的产业基础以及日积月累塑造的创新氛围,吸引着一批批像凯盛科技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陆续扎根相城。
大会上,114个项目集中开工签约。其中,开工项目54个——超5亿元项目18个、超10亿元项目7个、超20亿元项目3个。这些项目囊括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关键领域,呈现出投资规模大、项目质量高、发展后劲足等特点。除此之外,本次重点项目、重大平台签约项目高达60个,涵盖了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数字经济、平台载体以及投资基金等发展门类。
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会议现场,7家企业获2022年度苏州市总部企业授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也相继揭牌。这将进一步加速相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集聚,从而有助于产业基础现代化以及产业链高级化。
打破板块间的区隔和条条框框,是苏州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推动市域一体化方面,相城区同样走在全市前列。大会期间,21家市属国有企业与相城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支持相城“双中心”建设合作协议。彼此将在参与相城“双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交流和生态绿色发展、加大人才双向培养交流、提升营商环境等7个领域深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擘画未来
作为大会的重头戏之一,相城区发布了《苏州市相城区“双中心”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5)》和《相城区系列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加快高铁新城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加快相城高质量发展,把相城建设成为继苏州工业园区之后又一个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交通枢纽优势和产业创新实力,为相城区注入了足以使这片土地脱胎换骨的时代能量。上下齐心铆足气力的相城区,也正以“双中心”建设为新起点,全面对标一流地区,勇往直前地探索着枢纽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新路径。
那么打开《苏州市相城区“双中心”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5)》,我们会看到一幅怎样的宏大蓝图呢?
《相城区系列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也同时发布。
建设“三强”枢纽——打造综合交通强枢纽、科技创新强枢纽和城市活力强枢纽,相城区将与上海虹桥共建深度联动、错位协同的国家枢纽组合。
建设“四新”城区——开放协作新城区、美丽花园新城区、科创产业新城区以及幸福宜居新城区,将使相城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区的典范。
塑造发展新格局——相城区将塑造“一轴、一芯、一核、四角山水、六边协同”发展新格局:以元和塘城市综合发展轴串联功能板块,以中央公园城市绿芯统合发展空间,以高铁新城城市核心引领高质量发展。
聚焦四大重点战略空间——高铁新城集中布局“市域新中心”功能,打造枢纽经济集聚区;中央公园放大生态点亮色,打造功能多元、开放共享的美丽新花园;元和塘沿线组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塑造城市活力画卷;环阳澄湖片区重构蓝绿空间、重组资源价值、重育文化特色。
同样令人关注的是《相城区系列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发布。这项持续三年的行动计划围绕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城市综合治理、现代化公共服务保障、人的现代化与全面发展、生态文明与本土文化传承、党的建设与干部队伍保障等7个方面出台23个具体行动方案,从细节描绘入手,全景式展现“双中心”的现实图景。
战略扶持
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毫无疑问是当今苏州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显学”。值此风云际会,相城区果断出台了《相城区关于支持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以只争朝夕、拼命三郎的干劲践行“四敢”精神:
打造创新链,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加强独角兽、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企业的评定和奖励;以建设一批高能级平台为支撑,加大支持和补贴力度,重点打造加密资产大数据监测、贸易金融区块链等数字金融平台,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先进材料院所,车联网高性能仿真测试、AI数据服务等智能车联网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并给予研发投入补贴和科技贷款贴息;积极推动一批应用场景试点创新,加快数字人民币创新场景建设;鼓励智能车联网企业开展自动驾驶公交、物流配送等示范应用。
培育产业链,提升优势产业能级——加强“链式招商”,对项目落户主体给予开办费奖励和租购房补助;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给予最高6000万元落户奖励;加快产业载体和亿元楼宇建设,对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到2025年建成超20座税收超亿元楼宇;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对数字化改造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
相城区会积极扶持扎根下来的优质项目与人才。
畅通资金链,强化金融服务赋能——为三大产业分别设立规模超10亿元的专项基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新引进的金融机构给予最高5000万元开办费奖励和4000万元购房补贴;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对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实现IPO的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给予最高800万元、500万元和200万元奖励。
建强人才链,提升人才供给能力——重点给予人才薪酬补贴、安家补贴等一系列支持,并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等顶尖人才;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环境,全力布局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为人才提供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相城区,正以全板块之力,从战略高度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其兴可待
春秋末年,楚国贵族伍子胥投奔冉冉上升的吴国。他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吴国的崛起呕心沥血。相城因此而得名。灿烂的苏州史,亦因此而发端。当我们俯瞰相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屋、一水一舟时,徐徐展开在我们灵魂深处的,其实是整个苏州经济与文化的辉煌篇章。
不过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随着苏州地域和人文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相城在很长时期内似乎都无法再回到吴文化诞生初始时代那种众星捧月的“中心”位置。因此能在有朝一日实现“回归”,就成了萦绕在一代又一代相城人心头的璀璨梦想。
星光不负赶路人。幸运的是,在长三角一体化方兴未艾、市域统筹昂首迈步和产业创新集群风起云涌的数字经济时代,苏州市委赋予了相城区打造“双中心”的任务和使命。历史机遇时不我待。善于谋势的相城人,正将这项任务和使命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主动实践,不断鞭策自己勇超卓越。
未来,相城区要牢牢把握住“黄金双十字”国家级交通枢纽重大支撑效应的“机遇释放期”,充分发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的关键节点作用,依托“沟通南北、联动东西”的独特优势,让更多四面八方的资源要素集聚相城,从而加速实现更高能级的汇聚融通。
“双中心”战略为相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产业兴则城市兴、板块兴。圆桌观察员了解到,近年来,相城区扬己之长,聚力探索建设数字金融、先进材料和智能车联网三大产业创新集群。
2022年迄今,先进技术成果转化长三角园区、中国计算机学会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已在相城区投入使用。国家级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江苏省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亦于相城区拔地而起。
如今,已有302家数字金融企业(包括12家总行级数字金融关联创新机构)、583家先进材料企业以及222家智能车联网企业(包括13家独角兽企业)集聚相城。可谓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
新起点引领新征程,新气象推动新跨越。在产业起势领跑中接续演绎“相城精彩”,在城市蝶变进程中全面彰显“相城品质”。御风而行的相城区,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与底气“加速回归”。千年梦想,正在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