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树林
如今,“叫外卖”已成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然而近日媒体调查发现,在餐后的垃圾回收处,时常有外卖被吃一半、扔一半,“舌尖上的浪费”仍较严重。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敬天惜粮、勤俭节约,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餐饮文明更是人类文明的缩影,传承了人类自古以来文明有礼、节俭惜福、珍爱粮食的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递进、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尺。
毋庸置疑,随着一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光盘行动的深入开展,“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讲排场、爱面子等过度消费现象大量减少,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然而,外卖“吃一半、扔一半”的现象依然“涛声依旧”。就像新闻报道中所言,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已达5.44亿,在“外卖经济”升温的同时,其背后的餐饮浪费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外卖浪费现象为何禁而不止?无论是“加单”反省钱,点餐“超必要”,还是小份价格高,大份搞促销;无论是强凑起送价,点完吃不了,还是菜量标识不明确,个性化服务仍需完善……种种现象都说明:清除外卖浪费,构建新的“食尚”,都有很大改善空间。
其实,针对外卖浪费现象,许多外卖平台企业一直在推进相关反浪费举措,例如鼓励商家丰富菜品规格,提供小份菜、单人餐等多种选择,在确认订单页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避免浪费”等。即便如此,外卖浪费现象还是令人惊愕。要对外卖浪费现象进行纠偏矫正,商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需要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剑走偏锋。平台更应该牵头优化满减等促销机制,避免过度的价格竞争,以形成良性的商业环境。作为外卖平台的监管部门,更应该守土尽责,积极推动领域内反食品浪费法落地落实,并强化对平台商家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