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杨仲

离寒山寺不远,有个名叫“寒杉”的书店。在这个书店里卖的都是二手书,而且基本上是论斤卖书。为了方便顾客,书店老板建立了线上平台,开发了线上购物小程序,如今吸纳的书友已有四五千人。

广大书友希望这个二手书书店一直开下去,有时候到了晚上即将打烊时还会有客户进店逛逛,看看有没有新发现。书友的态度一定程度上证明二手书需求不小。确实也是,二手书应该有不小的市场。虽然电子书越来越受年轻人青睐,但是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看纸质书更符合长期的阅读习惯。

相比于新书,同样的版本同样的内容,二手书的性价比要高得多,二手书要比新书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尤其是那些杂志、教辅材料,收藏价值不大、反复使用率不高,很容易造成闲置。这些对于有的人就是闲置品,但对于刚好需要它的人来说,那就是有用品。花更少的钱,就能买到所需,何乐而不为?

如今都在提倡低碳生活打造低碳社会,大量图书被闲置,资源浪费肯定不符合低碳的要求。闲置图书当废纸卖,这也是一种资源的再利用,但是相比于二手书再流通再被阅读使用,后者循环利用的价值更大、意义更大。应该说,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有不想留下来的闲置书刊,可能大家会偶尔在熟人之间或者社区之内把闲置的图书共享出去,包括放到小型跳蚤市场以物换物或者以物换钱。但是真正让二手书流通起来还得靠市场化的手段,比如二手书书店,二手书交易平台。

书是文化的承载品,要鼓励更多的二手书书店开起来、活下去,要鼓励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将二手书循环利用起来。其实,开好一家二手书书店也不容易,尤其在起步之初客源少的情况之下,除了收购图书,还有仓储成本、房租以及人员工资,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成本支出。有书香的城市更具文化底色,二手书书店同样是书香城市的一道道风景,鼓励二手书市场可以给这些小店一些扶持,比如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里能不能有它们展示的窗口,能不能携手做一些阅读公益活动为二手书书店引入更多的消费流量?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树山早茶开采
添绿长江
走进春光里
春景美如画
桥下空间大变身
走进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