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奉超
苏州的开年第一会,强音十足、余音不止。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动员大会,亦是新年干事创业“起势会”。聚全市改革发展骨干力量、中坚力量于一会,把蕴藏在干部、地方、企业、群众中的活力激发出来,苏州“敢”字当头、加压开局,旨在为站上新历史方位的苏州实践强基定向。
“敢”字最强音,源于识“势”。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通过在全社会激发“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既做足直面更大风险更强挑战的准备,也为经济运行总体回升打下基础。苏州去年GDP达到2.4万亿元,占全省1/5,今年初,昆山成为全国首个GDP破5000亿的县级市,如此大的发展体量,面临的风险挑战也自然更早、更多、更复杂。只有深刻理解中央精神,准确把握现实发展环境,发展路径才能想清楚,发展目标才能立起来。一个“敢”字,苏州门清。
“敢”字动员令,重在生“势”。苏州是举足轻重的发展高地、勇立潮头的时代先锋、令人向往的“人间天堂”,如今,苏州正以“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作出引领示范。对标新目标,苏州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的任务更重、时间更紧、难度更大。对标上海、深圳等创新发展标杆城市,苏州的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够快,在创新浓度、创新能级、创新生态和产业层次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需要更高探索,加强基层治理、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需要更深攻坚。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一刻不松咬住“发展”这根弦,靠什么?状态、气势、斗志、本领。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就是拼状态、拼气势、拼斗志、拼本领。与苏州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一个“敢”字,力重千钧。
“敢”字精气神,强在成“势”。中央和省委对“四敢”提出明确要求后,苏州新年的第一次座谈、第一场会、第一档活动、第一次调研,都围绕“敢”的关键词展开。把“敢”字落到实处,关键是把“敢”的士气扬起来。面对客观存在的环境制约、资源制约、能耗制约,“张家港精神”如何不褪色?在国内外市场深刻变化的情况下,硬闯出来的“昆山之路”,如何继续“闯”下去?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任何参照的条件下,农田滩涂上孕育出的“园区经验”,如何自我超越?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始终立足苏州大局想问题办事情,“三大法宝”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先锋精神就能发扬光大。国家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苏州强化制造根基和支撑提供了机遇;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更为重塑苏州开放优势提供了机遇。国家战略的“最前沿”“最有利”位置,也对苏州提出了更高要求。融入“共享中国大市场、制度型开放、深化国际合作”三大机遇,写好“内聚”“外联”两篇文章,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大格局。一个“敢”字,意蕴无限。
“敢”字开局,将打开苏州发展新天地;开年即“敢”,苏州正塑造一种品质、构建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