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溢
2月5日,正月十五元宵节,第七届张家港长江村“村晚”,在引力播App全程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突破100万,火出了圈。
一台“村晚”何以成为流量爆款?流量密码是根植在每个长江村人内心的文化自信。
自信来自自强。
长江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成长为享誉全国的“长江名花”,靠的是几十年来,长江村两代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接续奋斗的结果。以“一朵绿萍”农业起家、“一根导轨”工业发家,到“一张股票”资本富家、“一粒良药”“一座医院”健康安家,再到“一个新村”幸福居家,长江村实现村变、人变、经济变,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家庭”等一个个金字牌匾,熠熠生辉。
自信来自自觉。
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2016年开始,长江村创新打造“村晚”文化品牌,让村民登台当主角,演身边的故事,唱心中的歌,用文化点亮长江村人的美好生活。
办一年“村晚”不难,难的是年年办“村晚”,即便是在去年受到疫情影响,长江村“村晚”没有在春节前如约而至,也要在癸卯兔年“闹元宵”。这份坚持的背后,是长江村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与尊重,这份坚持本身,也说明了“村晚”IP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村晚”演绎出十足的年味、乡土味、文化味,成为展示乡村、发展乡村的舞台,更是村民涵养文明品格,培育文化自信的土壤。正如一位连续7届参加长江村“村晚”舞台的“常青树”刘秀芬说的那样,“从第一年上台手心出汗,到如今成为舞蹈队的领队,能为村民们表演,感觉很骄傲,越跳越有劲。”
自信来自自立。
一场“村晚”的热闹过后,全村上下的文化氛围如何延续?“村晚”年复一年,如何能够持续激发村民的文艺热情?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今年的长江村“村晚”上,苏州新闻出版集团以“新闻+出版”双轮驱动进驻长江村,共同开展“我读党报给你听”理论宣讲,依托长江村家风馆打造“理论播报站”;启动“古吴轩进名村名企”主题活动,落地苏州首个村级“古吴轩书房”。通过地方龙头文化国资赋能,为新时代的长江人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厚植文化底蕴,让长江村天天都是“村晚”现场,处处都有文化舞台。
“村晚”永不落幕,我们相信,拥抱乡村、热爱生活的长江村人,会把歌颂美好生活、建设美丽家乡的大戏一直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