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已经拉开帷幕。3月15日-3月30日,20部江苏原创小剧场戏剧将在南京多个小剧场轮番上演,从话剧到杂技剧,从昆曲、锡剧到柳琴戏……丰富多彩的演出形式、贴近生活的题材以及更加密切的观演关系,将生动展现江苏的文化活力和城市生机。
小剧场,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传统大剧场话剧而言的。它具有表演空间小,演员与观众接近,先锋性较强等特性。小剧场利用“小”的特色,将舞台与观众无限缩近,带给观众新的观剧体验,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近年来,江苏在小剧场建设上作了率先探索。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小剧场1156个,总座席数约25万个。文化是城市的内核与灵魂,是城市的独特性与吸引力所在。小剧场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城市最有符号学意义的场景。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需要投入足够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在小细节上下足“绣花”功夫。一曲《牡丹亭·游园》《姑苏好风光》在苏州轨交4号线察院场站2号口“江南文化之窗”精彩上演,吸引了过往市民乘客驻足欣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剧场就在百姓身边。因此,小剧场最终的效果,也不是一个个数字和奖项,而是一场城市精神的重塑和革新。小剧场里演绎活色生香的城市故事,当一座城市的人的活力被激发点燃,这个城市才有可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小剧场一头连着艺术创作、文化惠民,一头连着文旅消费、文化产业,是赋能文化大舞台和撬动戏剧大市场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艺术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3月15日,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开始展演,多部小剧场剧作紧扣南京“红色资源”,为多个红色旅游目的地带来更大声量的造势推广。作为促进文旅消费、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小剧场在文艺产品供给、深化文旅融合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下,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小剧场”理解成“剧场小”,从而限制了题材,忽视了内容。无论舞台是大还是小,文艺创作者都应当是一种“匠人”。让艺术与现实碰撞,与民心呼应,能产生最动人的力量。2022年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展演的十一部剧目中,既有红色题材、都市情感,也有文学改编和传统戏曲的当代表达,收获了满满的人气。由此可见,剧场不分大小,精彩最为重要。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之一。小剧场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文化的力量,也能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小剧场”里有“大事业”,我们当把“小剧场”做大,把“大事业”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