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3月14日,苏州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推动苏州市“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旨在促进“香山帮”技艺保护、传承和发展,弘扬“香山帮”技艺传统文化。
“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苏州古代建筑工匠留下的历史瑰宝。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大型皇家宫殿,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为代表的走向世界的中国园林,均出自“香山帮”工匠之手,他们以其精湛的建筑匠艺,在中华建筑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
说到非遗保护传承,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就是怎样才能跳出非遗项目本身,从上游重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从下游激活非遗在产业发展中的活力,重新培育非遗生存发展的土壤?这就离不开我们反复说起的那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以工致道,以匠恒远。从古至今非遗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唯有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才能真正让这些传统文化技艺“活” 下来、“潮”起来。苏州香山特色文化阵地“串珠成链”,推出“手绘地图”,启动“匠心润童心 研学‘香山帮’”全民阅读研学项目,以“流动性、全方位、立体式、动感强”的宣传模式,让游客在“广视角”打卡中助推“家门口”优秀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传播和传承“活教材”。传统技艺宣传“独具匠心”,开展“匠人文化”讲座、榫卯结构DIY活动等,助力广大青少年在传统文化浸润下,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树立热爱家乡、敬重匠心、躬身传承的情怀和精神。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时代韵脚里,有着吴地文脉的精神力量,有着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文化自信。近年来,苏州启动了“香山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投入1000万元专门用于香山帮人才队伍的培养。如今,逐渐补充了更多80后、90后的“新鲜血液”后,香山帮的代际传承体系已初步形成。新生代工匠们分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处园林、古建工地,在传统文化创新回归的新时代,香山帮传统建筑正以独有魅力征服着世界的审美,成为装点美好生活的一道靓丽风景……
让我们感悟历史文脉、赓续红色血脉、汲取不竭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