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航,才能带动群雁高飞。当前,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结合辖区老党员占街道党员总人数近一半的实际情况,通过打造“1+3+26”银龄冬训样板课堂,延伸学习触角,让党员群众在乐中学、在学中悟,充分发挥出冬训工作“补钙强身”“充电续航”“加油鼓劲”的积极作用。
1个聚合地 激发学习新动力
日前,家住莱茵花园的老党员潘百龄从爱心志愿者手中接过了热气腾腾的“爱心餐”,和往常不一样的是,当天和爱心餐一起送达的还有一张写有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及解析的“红色卡片”。
娄葑街道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5万人,居园区各街道首位,其中不少是高龄、独居老党员。为让这部分老党员在冬训工作中“不缺课”“不掉队”,娄葑街道以“爱心大楼”为阵地,把爱心餐和冬训相结合,把党的理论送到家,打通党员冬训最后一公里。
每天早上10点,志愿者们依次从“爱心大楼”出发,化身为“红色使者”,把一份份热气腾腾的“爱心餐”和一张张“红色卡片”送往26个社区高龄、独居老人家中。此次送出的“红色卡片”一套共24张,将在一个月内随爱心餐送到老年人手中。
通过一个点,散成一个圈。当前,街道已送出千余张“红色卡片”,把理论知识以“润物无声”的形式送到高龄、独居老人手里,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同时,此次活动也激励着基层广大年轻党员发扬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
3处冬训课堂 搭建学习新场景
如何将党员冬训这一“常规课题”训出新意?娄葑街道突出“关键点”,针对辖区党员队伍老龄化的实际情况,打破时间、空间、地域限制,把冬训课堂搬到“菜场”,确保老党员“思想不掉队”,助力基层党员冬训接地气、聚人气、贴民心。
街道结合菜场老年人流量大的特点,选取金益菜场、东港菜场、泾园菜场进行冬训氛围布置,确保街道南中北全覆盖,推动老党员冬训走深走实。
走进金益菜场,与往日不同的是,每个摊位上多了一块插牌,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为切入点,内容既“接天线”,涵盖时事政策和党的大政方针,又“接地气”,涉及“身边事”的方方面面。“每天早上我都会来菜场买个菜、逛一圈,现在这些插牌把党的二十大知识送到了我们身边,不光形式很新颖,也让我们学习不断档。”今年73岁的张香宝阿姨对这个特殊的“冬训课堂”双手点赞。
26个银龄冬训点 推动学习“新”又“心”
结合辖区内“花园楼道”翻新的契机,近日,星湾社区将“冬训课堂”搬到居民家门口。社区在楼道花园内设立了数块不同形式的插排,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为切入点,让辖区老党员、居民在休憩、赏花的同时也能接受新知识的熏陶,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家喻户晓,真正使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前,为持续创新冬训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做活冬训“老课题”,激发老党员学习“新动力”,娄葑街道在辖区26个社区分别设立“银龄”冬训点,选取老年人喜欢去、经常去的集聚地,用多样形式将新思想新理论送进千家万户。
苏安北社区在苏安公园广场上摆上一排排小板凳,通过展板展现百年党史,让大家沐浴春日暖阳,丰富理论知识;团结社区创新采用流动“大喇叭”的形式,将“碎片时间”转化为宣讲的“黄金时段”,打造“十分钟党史微课堂”;葑塘社区“每日一小时”红色电影观赏活动,通过“活”教材使党员冬训的热情“燃”起来……
各社区“银龄冬训点”正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拓展学习载体,将党员冬训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切实凝聚起建设“中心城区·美好娄葑”的强大合力。(苏报融媒记者 董捷 通讯员 娄小轩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