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苏州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民生 社会 理论 时评 文体 教育 旅游 图闻 专题 工业园区

苏州因水而生、缘水而美,对于姑苏区来说,水更是东方水城的灵魂,是城区文化延续的命脉。

记者从姑苏区住建委了解到,姑苏区坚持科学谋划、系统治理,抓重点、攻难点,河长制改革工作执行到位,全面提升基层河长履职能力。全区省考断面优Ш比例达100%,经全面排查检测,全区无劣V类水体,不断消除影响河道水环境及风貌的突出问题。目前,今年“古城区内基本达标,新城区域全面达标”建设已经启动,进一步拓展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巡河路径,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河道治理新格局,以姑苏辉煌千年水文化为老百姓增添一幅幅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幸福河湖新图景。

全面落实2022年度

全区河长制重点任务

注重常态长效。2022年疫情平稳后,姑苏区召开了全区河长制工作会议,印发了《姑苏区2022年河长制工作要点》,总结工作经验,突出全年重点。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履职行为,提升河长履职能力,姑苏区河长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长巡河治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河道管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基层河长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专项工作,切实加强巡河、治河,筑牢筑实河道管理第一道防线。

规范河长履职。2022年以来,全区273位三级河长高标准履职尽责,区级河长巡河123次,街道级河长巡河2376次,社区级河长巡河8712次,联合巡河34次。精心组织194人次各级河长参加全市基层河长制工作线上培训,全面查找、发现、解决影响河道水环境及风貌问题,充分运用视频实时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进行日常巡河。

强化上下联动。姑苏区住建委与苏州市供排水处、市河道处等市级单位和区相关部门、属地街道统筹联动,集中攻坚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城市水环境改善等重点任务。整治沿河直排点30个,规范“小散乱”排水户211家,严格按照市考区指标要求,全力攻坚“333”达标区建设,2022年度的7个达标区建设任务胜利完成。

爱河护河氛围浓郁

姑苏水文化亮点纷呈

坚持久久为功,全面落实河道高质量管护标准。姑苏区将高质量管护河道建设贡献率纳入对街道绩效考核共性指标,一揽子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2022年共通报河湖问题197处,警示6条后评价不达标河道,累计清除涉河乱垦种约4.8万平方米,恢复绿地约1万平方米。目前,全区共有169条河道(段)达到高质量管护标准。

秉持共建共享,探索建立“全民河长”新路径。姑苏区与4个交界板块共同聘任142位跨界河道联合河长,全年开展联合巡河35次,对黄花泾、大龙港、洋泾河、外塘河等一批跨界河湖开展联合岸线整治和生态绿化建设,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携手共治共管。强化部门横向联动,联合区检察院建立健全“河长+检察长”机制。

紧扣“最美故事”,传承历史文脉,切实营造爱河护河良好社会氛围。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大机遇,打造运河非遗文化展示馆、非遗技艺展示基地,推出大运河文化系列主题游线和系列研学旅行线路,做亮“大运河姑苏民俗文化旅游节”品牌,组织“大运河春天行”文学采风、“虎丘三花”文化推广等主题活动,倾力打造“平江古巷”等“运河十景”项目,线上展示平江历史街区内300余处保护对象点位。

落实苏州市总河长令

全力建设幸福河湖

姑苏区深入贯彻苏州市级2022年1号总河长令工作要求,沉心聚力打造群众身边的幸福河湖,全力以赴提升沿河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按照“取缔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姑苏区分类整治99个城镇生活污水、雨洪、沟渠等排污口,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持续开展水体动态排查,建立水质异常处理机制,针对汛期水质波动情况制定专项方案。持续实施城区自流活水和调水引流工程,投入试运行平江净水厂,修复水生态、确保水安全。全面改善水岸环境,针对影响河道水环境及风貌的主要问题,采取“五管一改进”6项举措,不断推进高质量管护河道建设,完成山塘三期沿河立面景观提升、胥门南段城墙修缮及亮化提升等微更新、微改造工程,挂牌成立环古城河步道管理处,推动水岸环境与生态保护“一体化”“精细化”管理,强化水文化展示、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功能,同步提升河道周边环境和文化软实力,全力打造“居者自豪、来者留恋、闻者向往”的东方水城。

截至今年3月,姑苏区已建成区级幸福河湖18条,其中9条被评为市级幸福河湖,特别是环城河、娄门内城河、九曲港等3条河道被评为市级示范幸福河湖。

河长制改革持续深入

河湖新图景融入城市更新

姑苏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姑苏区将持续深化河长制改革,深入实施“一河一策、一断面一方案”,全方位保育生态本色,坚决守住水生态“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色。

以职能下放承接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姑苏区水务工作机制,充分构建市、区两级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河长制平台作用,坚持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强化与兄弟板块之间直接沟通协作,逐步建立起跨界河湖“联控、联动、联治”常态化问题处理机制。畅通公众参与河长制工作渠道。

紧紧围绕幸福河湖建设要求,以高质量管护河道达标创建为抓手,持续巩固管护成果,集中扫尾攻坚未达标河道,锚定2023年“古城区内基本达标,新城区域全面达标”的建设目标,全面加强河道精细化管理,实现以管促建、建管统一。以“古城特色历史水街、新城生态健康廊道”为架构,以重要河道、骨干河道为重点,谋划实施姑苏水巷风貌提升和河道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推动幸福河湖建设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

紧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河道生态景观靓化提升,做优做强姑苏江南水乡文化IP,进一步丰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内涵,持续擦亮轧神仙、吴地端午、石湖串月等“大运河姑苏民俗文化旅游节”品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播讲好姑苏水故事。(苏报通讯员 周 帅 苏报记者 张 帅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演绎经典
共护岸线洁净
今日芒种
画中画
岸线“美颜”
创意“烟火气”